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015年春运大潮即将拉开帷幕,对于那些买不到票的人而言,忧愁几许?你懂得!

“春运”这一在中国才有的现象,被人们戏称为全人类一年一度的最大“迁徙”,它声势浩大,数量惊人。春运一般为40天,其中节前15天,节后25天,主要由航空、铁路和公路三种运输方式组成。在春运期间,很显然,铁路这条大动脉就成了中国各界关注的公共话题。一张小小的春运火车票,却牵动着中国每个老百姓的神经,它透视的却是民生的大主题。

每年的春运,对于铁路部门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为让老百姓顺利回家过年,铁路部门在原有售票平台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又通过延长60天预售期、15日之内免收退票费,电话订票异地通取、网络办理团体票等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乘车难、购票难问题。尤其是大量开行的动车高铁,极大缓解了历年拥挤的春运,也是今年春运的一大亮点。

尽管铁路部门动用非常手段,最大程度对铁路运能进行调配和深挖潜力,但仍难以满足人们春运出行的需求。在短期内让铁路通过提升硬件一并解决春运难题,其实并不现实,假如硬件能解决,但春运过后,客流大幅下滑,这种迅速膨胀的硬件会不会出现“运力浪费”呢?

“春运难”是一种非常态现象,在这场全民大迁徙的“春运大考”中,铁路已尽最大能力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让民众顺利踏上归途。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也应多给铁路部门以理解和包容。让十几亿人同时在短时间内流动起来,这是在挑战人类技术和管理的极限。中国的高铁技术已是全球最先进的,包括日常运营管理方式也算不上落后,至少中国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勤奋,要动员几百万人像中国的铁路员工那样在春运期间加班.加点为春运,在哪个国家都做不到。     以中国人特有的睿智和吃苦精神, 没有理由不相信;春运这场考试无论有多难,最终,铁路部门都会给出合格的答卷,这不是自我妄加评论,多少年的春运历程,从热门的普通绿皮,到今日的高铁动车唱主角,可圈可点的中国铁路的确用非凡的成就谱写了中国春运的华美篇章

日前,各大媒体呐喊助威的春运退票潮将如期来临,这种舆论的宣传效果初衷都是为了圆一个共同的回家梦,联想到前期热炒的一票难求,再回归到今日的退票潮,老百姓的脆弱的心理实在经不起这样反复的折腾。春运回家,真的很难吗?答案就在舆论中。其实真的不难,铁路对外发售的车票有千千万万张,尽管存在着秒杀,也存在着恶意囤票,但是,海纳百川,最终无论怎么秒杀,怎么囤积,总得要出手,每个旅客能力再强,也只需一张回家的车票,剩下的还得回归社会,这种行为可以去谴责,去指责,但是却无法避免,于是也才会有中国特色的“退票潮”出现。对于公益事业而言,当前的中国老百姓关注的铁路远远胜于其他,毕竟牵扯到衣食住行,也有着很深的情节。一票难求也罢,退票潮的异常出现,都不全是中国铁路的错,时代变迁的步伐实在太快,有什么比理解和宽容还珍贵呢!

换一种思维方式,姗姗来迟的退票热潮未必不是好事,至少对于那些苦苦搜寻一张回家车票的游子来说,又多了一份希望,回乡的路也不再显得漫长,尽管社会不赞同肆意囤积车票的行为,也在呼唤着真诚与理解,但是,在铁路部门暂时还无法彻底解决春运难的前提下,这种不友好的现象今后依然还会上演着,笔者呼吁囤票者,为了自己也为了更多期待回家的游子,请网开一面,把不属于自己的公共资源尽量让位给大家,这也是和谐社会期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