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春运大潮即将到来,就在大家忙于购票的时候,浙江消保委告上海铁路局,称实名车票补办新规违法。上海铁路局成为被告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月12日  央广网)

铁路的事儿关涉国计民生,有点什么消息都易受关注。这不,实名购买的火车票丢失后,凭身份证需不需要再补票,又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网络时代发言的自由和方便,对于一件事,人们总是能听到更“丰富”的意见。不管怎么说,大家关注一件事,本身就是这件事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但很多时候,也会出现无视西瓜而偏说芝麻的情况,颇值得玩味。比如,实名火车票票面丢失后,需不需要再补票,实名火车票究竟意义何在? 

火车票实名制,不管是维护乘车的秩序和安全,还是保障乘客的权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在实行实名制以前,我们如果不小心把票弄丢了,就得重新买票;而现在,旅客至少还可以通过“挂失补”避免损失。实名制的初衷是要打击黄牛,给旅客更好的购票体验,只是这并不能“包打天下”,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总不能因为个人某一方面的利益没有被照顾到,就去否定实名制的所有吧。

再说,从技术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旅客取了票后,身份证内的车票信息会“转移”到纸质车票上,如果乘客将车票丢失,被他人捡到车票并凭借此车票乘车,这样的漏网之鱼钻空子仅利用人工检票是很难被发现的。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还不是十分完善的今天,这必定会被逃票者利用。因此,丢失了车票进行“挂失补”就目前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毕竟,打击黄牛,整治逃票于社会公共利益和铁路发展都是一个必要的保障。

有人说,实名制车票丢失需要“挂失补”的政策是铁路所谓的“懒政思维”。其实,众所周知,自铁路改革政企分开后,作为一个企业,铁路一直在进行着市场化改革,售票举措由市场决定,不应该用政府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企业。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发展、完善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种制度和方法的运作初期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实名制在铁路售票系统中的运用也是如此。

所谓理解产生共鸣。任何改革探索,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都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新情况。但实名制的运用确实有着深远的意义,不能因为个人某一方面的利益没有被照顾到,就去否定实名制的所有。总而言之,理解万岁!让社会了解铁路,让社会理解铁路,让爱在2015年铁路春运的漫漫旅途中相伴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