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高铁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关系部主任埃内斯特·苏丹诺夫在此间举行的俄中经济论坛上说,俄方将于13日与中方签署“莫斯科-喀山”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苏丹诺夫说:“我们13日将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签署‘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实施合作备忘录。”苏丹诺夫指出,双方有意发展这一项目,最终将“莫斯科-喀山”高铁延伸至北京,并以此打造“莫斯科-北京”欧亚高速运输通道。“莫斯科-喀山”段高铁将成为发展俄中首都间铁路交通的先导工程。(10月14日中研网)
中俄两国一路走来,虽有不少磕磕碰碰,但是遇有强敌时,却始终能如兄弟般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对外。尤其是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两国在经济、政治上、文化技术上和军事上等方面互帮互助,互相支持,在国际舞台上共跳出了一曲优美的双人舞。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的技术进步,中国高铁凭着物美价廉的高性价比,打入了国际市场,成为了中国外交上的一张精美的名片。正因为中国高铁的绝对性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向中国发出了合作修路的邀请。此次,中俄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让我们看到了两国政治上的长期友好合作的决心。
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的中心和政府所在地,是各类国家级机关的集中驻扎地,是国家主权象征的城市。两国共商修建高铁通莫斯科和北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多的却是信任。高铁的高速、便捷已被众所周知,一旦此条线路高铁修建成功并通车,将给两国首都的互通来极大的便捷,两国的此举,没有充分的信任是不可达成的。因此从此次事件上我们看到了两国相互信任、长期友好的决心。
近年来,中俄两国的合作日益加剧,两国之间的平等信任、睦邻友好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教训、国家利益和时代的要求,这些同时也是人民的愿望。这些主导因素是有深厚基础的,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如今两国领导人的所作所为正是对人民愿望的完美解释,这将给两国的长期友好合作带来深厚的影响。
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也证明,中俄两国只有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技术上和军事合作上相帮互助才能使两国更好的发展,才能使两国在国际舞台上跳出更好的舞步。因此,相信中俄铺就的首都高铁路将是一条通往和平的和谐路。(文/吴国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