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6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19次定期会晤,据俄方介绍,俄方与中方签署了“莫斯科-喀山”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有意发展这一项目,最终将“莫斯科-喀山”高铁延伸至北京。对此,境外媒体分析称,中国高铁在俄罗斯的实质性迈进引人瞩目,这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中俄合作正一层层推进。(10月16日,中国新闻网)

中国高铁的强势崛起,诠释了高铁外交,推进了中俄“新丝绸之路”建设。

高铁作为一个新兴的科技综合体,集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于一身,切实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与科技实力,也是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象征。中国高铁自2008年投入运营以来,其建设里程在全国范围内呈现了遍地开花之势,构建了纵横全国东南西北的“四纵四横”铁路发展战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以及附加经济效应,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高铁仿佛一夜之间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当起了引领高铁技术的领头羊。于是乎,高铁作为我国最前端的外交方式正式的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实施了高铁外交战略。高铁走出去战略现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影响范围大,波及范围广的中国风。特别是此次李克强总理出访俄罗斯,其中代表着中俄贸易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中俄高铁建设备忘录,这一经济项目合作的达成意向,为中俄全面深化务实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中俄实施全面经济合作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也为中俄两国在石油、天然气、能源方面有提升了巨大的合作空间。怪不得国内外媒体争相在中俄高铁合作上,高度聚焦,认为中国高铁让俄罗斯搭了顺风车。

硬实力的谈判筹码,让中国高铁值得拥有,备受信赖。

中国在高寒高铁、动车组方面有着其他高铁国家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世界上首条严格意义上的高铁就诞生在中国东北的,哈大高铁的投入运营,解决了高寒地区没法通高铁的世界性的疑难杂症,并一致保持并刷新着安全运营的新纪录。因此,中国高铁的硬实力为赢得俄罗斯的铁路市场,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毕竟俄罗斯地域幅员辽阔,冬季寒冷,与我国东北部相似,也惟有中国的高寒高铁动车组列车,能满足俄罗斯严寒的天气铁路高铁运输的需求。况且,由于俄罗斯境内经济严重依靠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国内经济受西方经济的束缚,其经济明显出现下滑的趋势,而中俄高铁的互利共赢,为俄罗斯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中国新兴名片的高铁,自打李克强总理13年与泰国达成中泰“大米换高铁”之后,高铁的外交实力便插入英国高铁建设中,并扩展到非洲的大陆,再到现在额度中俄高铁合作备忘录,都在深刻的阐述着中国高铁的真是实力,名副其实的后来居上,跃居于世界高铁强国之首,见证了中国高铁的硬实力,为国家、地区间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机遇。

务实的合作,让中俄经济得到了优势互补,刺激与拉动了中俄两国经济的发展,也让各大媒体醋意大发红了眼,赞叹中国高铁外交提升的中国红的向心力。有理由期待中国高铁继续肩挑起中国发展的大梁,在敢为人先的高铁发展之路上,为国家民族取得一个个的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