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张智勇 刘晓宇 翁绍平

图为该段轨道车司机正在参加应急演练。 张智勇 摄

近段时间,绵阳工务段捷报频传:在9月中旬举行的成都铁路局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这个段线路工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选手张东勇夺个人全能桂冠,选手陶侃获得个人全能第四。这个段还将选派2名选手代表成都局参加近期举行的全国铁道行业技能竞赛。

目前,绵阳工务段线路、桥隧、钢轨探伤、轨道车司机等主要工种里,像张东和陶侃这样拔尖的技术人才已达30余人,他们的成长得益于这个段常抓不懈的技能大赛常态化工作机制。

“建立技能大赛常态化工作机制,以赛促练、以练促学,不遗余力地提高职工学业务、强技能的积极性。”在这个段段长许兴伍看来,要想让职工业务技能得到稳步提升,搭建 “提素舞台”显得尤为重要,而技能大赛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之一。为此,他们制定了岗位练兵、技能大赛制度,形成技能大赛 “段级一年一次、车间一季一次、工区一月一次”层层比武、上下联动的竞赛格局。

8月8日,在这个段桥隧工技能大赛实作项目中,5名青年职工表现抢眼,不仅桥梁设施除锈作业效率奇高,而且在涂装作业时动作极快,让同场竞技的几名老职工不敢有丝毫懈怠。比赛结束后,5名新人以微弱的劣势无缘前三名。面对这一结果,他们说道: “我们回去再好好练练,下次比赛一定取得好的成绩,争取早日提高职业资格等级。”

这个段不断丰富技能大赛激励方式,将比赛成绩与职工技能鉴定相结合,对获得段级技能大赛第一名的技术尖子,除进行物质奖励之外,还会优先晋级、晋升和破格评聘等。

为了贴近 “实战”,他们根据一线工种不同特性,在组织命题、实际操作比赛中,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型 “一专多能”操作技能延伸,将线路工技能大赛的起、拨、改、捣传统项目更新为道岔病害分析、轨检车数据分析、钢轨打磨、机械改锚、险情应急处置等比赛项目;将桥隧工的边坡抹面、枕木捆扎等项目更新为桥梁设施除锈涂装、盖板制作等项目。将过去 “纸上谈兵”式的竞技方式转变为普通作业项目与病害整治、险情处置相结合“真刀真枪”式的比赛格局。

“技能大赛是一项群众性的练兵活动,不能当作是选拔几个尖子、挣出一点面子的花架子工程,而应丰富激励方式,让更多的职工都投入到技能大赛中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谈到对技能大赛的认识,这个段职教科科长钟继汉胸有成竹地说道。

这个段依托技能大赛,带动了职工参加文化理论学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如今已顺利选树出30余名技能拔尖人才,70名技能骨干,300余名成长型技能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