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艳波 苏嗣茗 葛福龙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牡丹江站干部职工自觉担负责任,敢想敢干,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大力挖掘“旅游流”、抓牢 “顺风车”客户3个步骤,让增收工作变得不再难。

为盘活闲置资产,牡丹江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调研,努力寻求 “生金”之道。他们根据调研取证来的当前站内房屋租金较市场均价偏低的实际情况,果断采取措施,决定在两个门市房和85个库房的租赁合同到期后,按市场价格合理提高租金。据预测,此举每年可为该段增收40余万元。

牡丹江站还根据候车室内黄金地段商业价值较高的实际,对一楼候车室进行扩建改造。他们计划充分利用新增的600多平方米区域,增设营业商亭进行招商。若招商顺利,预计每年可增收50万元。

近年来,牡丹江站根据不同季节特点提供不同种类的旅游服务。他们不再“等客上门”,而是大胆 “走出去”寻找商机。他们增派营销人员到牡丹江市内的旅行社开展宣传,与市旅游局及旅行社共同组织专题协调会,争揽客源。

今年,牡丹江站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货运新产品——“顺风车”,就是利用开往北部方向下行排空车捎带同方向的重车。由于价格合理、装卸方便,自推出以来, “顺风车”一直开得很 “顺”。

丽江物流公司是牡丹江站 “顺风车”的大客户,已陆续从牡丹江站发送鸡西方向零担货物几十车。由于 “顺风车”运输优势明显,该公司已决定增加铁路运量。此外,天赐物流公司也与牡丹江站建立了合作关系。据不完全统计,这两家物流公司每年可为牡丹江站带来150万元的运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