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标签。冯浩泽 摄
这是一次模拟场景:暑运的一天,搭载千名旅客的K110次列车行进途中,京广线上行乌龙泉探测站监测到15号车厢4位轮对显示震动当量为 “20”。几乎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昌客车车辆段5T监控中心人员已获取故障信息。待列车返回后,他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排除了故障。这场出奇制胜的行动背后,离不开每辆列车上安装的电子标签,它是旅客列车AEI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备。
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鼓点”越敲越急,铁路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武汉铁路局唯一的既有客车维修基地,武昌客车车辆段担负着开往全国19个方向、数百座城市的2000余辆旅客列车的检修和运用任务。为应对逐年递增的压力,该段按照上级单位统一规划,借助信息化手段,为旅客列车安全运输提供了可靠保证。
AEI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正是该段实行信息化管理的有力载体。自今年5月上旬起,该段客车AEI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建设工程中的首期工作——电子标签安装工作已全面铺开。截至目前,配属武昌、汉口、襄阳、宜昌、信阳 “两省五地”的所属客车及邮政车被逐辆贴上了电子标签。该段一名技术人员介绍说: “运用这种电子介质,就像为客车装上了追踪器,实现了对客车行进区间、车辆数据的精准定位和识别,打破了以往单纯依靠人工完成客车动态管理的瓶颈。”
在电子标签安装之前,该段客车动态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每次编制调车计划前,职工需要到现场逐辆抄录车辆车号。该段汉口运用车间值班员唐卫平就经常临时扮演 “抄号员”的角色。每当接到列车编组命令,他就要根据命令逐辆记录车号。按照一列车长度为500米计算,仅记录一列车的车号,他就要来回走动超过1000米,费时近半小时,不仅因任务量增加容易出现错漏,而且不能实时监控车辆顺位和车号,更无法关联涉及检修运用方面各系统的信息数据。
当列车行进在万里铁道线上,一个个探测站承担着监控列车运行状况的重任。这些探测站就是分布在沿途股道的车辆运行品质监控系统。然而由于设备功能受限,在车辆发生轮对等设备故障时,车辆运行品质监控系统只能圈定故障车号的大致范围,无法精确定位故障车号。这就导致职工在处理故障的过程中,只能根据以往经验,采取分段检查等方法逐辆排查故障车辆,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制约了生产力的提高。
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模式而言,客车电子标签具备了实时定位和准确识别列车车号的双重功能。当列车停靠于库内时,技术人员通过在入段 “咽喉”处和段修线进出口安装的AEI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以及安装在每条股道上的磁钢,实现了对每条股道的车号实时显示,不仅能在第一时间为客车运用调度指挥提供准确依据,还可根据系统传输监控数据,及时掌握车辆故障信息,以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列车安全隐患。而在列车行进途中,电子标签也能实时追踪定位车辆的行进方向,自动获取车种、车型、车号、运行状况等信息,并将信息同步上传至该段系统管理平台,实现 “车行千里一线牵”,推动客车安全运行监控和技检水平迈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