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要交,儿子家的有线电视费也该交了,顺便向工作人员问问小孙子上幼儿园费用报销的政策。”
排队等待时,刘凤英与别的职工家属唠起了嗑: “过去水费、电费要在规定时间去水电段交,有线电视费要去电视台交,冬季供暖费要去计费中心交,麻烦得很。现在职工服务中心把这些单位的收费窗口集中在一起,真是太方便了。”
刘凤英的话语反映出了呼和浩特局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心声。 “有线电视费、水电费、供暖费等缴费地点分散”“异地职工无法在下班时间办理医保、社保手续” “青年职工工作地点偏僻,单位男女比例悬殊,找对象困难” “缺乏权威的政策咨询解读机构”……这些与职工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琐事、小事,如今成了该局各级组织案头的大事、要事。
从2014年4月开始,呼和浩特局先后在包头、呼和浩特、集宁、临河4个地区建立了区域职工服务中心,把服务送到职工家门口,打通了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b>把 “雷阵雨”变成每天一场的 “毛毛雨”
</b>“就像是每天下一场毛毛雨。”集宁地区职工服务中心运行一个多月后,服务中心主任郭静有了切身体会: “服务职工就应该从柴米油盐的小事做起,像细雨般润物无声。”
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家住四合兴铁路住宅小区的韦阿姨,7月25日10时买完菜回家,特意到小区广场绕了一圈, “检查”一个月前更换一新的地砖质量。韦阿姨用力踩了踩:“嗯,不错,挺结实。”再想到昨天晚上小区里所有的路灯都亮了,韦阿姨心里有些感动: “职工服务中心真是解民忧、办实事的好平台。”
在北疆草原 “钢铁之都”包头市,当日15时30分,西一街铁路小区的租户、包头西机务段职工高彦带着满意的笑容,从包头地区职工服务中心走了出来。一个小时前,他带着一肚子怒气来到这里。他想问问,因为没及时缴纳供暖费被收取滞纳金到底对不对,自己家暖气温度不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职工服务中心得到满意的解释后,高彦心里舒服多了: “职工服务中心的工作真是细心周到,能站在职工的角度想问题,咱心气儿顺了,工作更有劲儿了。”
在内蒙古西部的 “鱼米之乡”巴彦淖尔,当日19时,临河地区职工服务中心主任张蓉在73岁的退休职工白文官家里走访完,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标了一个醒目的重点符号: “白大爷是 ‘文革’致残,回去好好了解一下相关政策。上一户孙明亮大爷要作为重点,安排专人上门为他办理慢性病费用报销的事。”
送走张蓉,白文官大爷不停地和老伴儿絮叨: “你看,我就说路局不能忘了咱,不就是医保报销的事嘛,这不张主任亲自上门帮咱处理了?”
这些都是职工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而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呼和浩特局区域职工服务中心成立之前,也许并不能及时地得到解决。
呼和浩特局管内线路自西向东穿越内蒙古自治区二盟八市,从大漠深处到茫茫戈壁,从草原边陲到工业重地,职工流动分散。近年来,异地安置职工数量逐渐增加,职工办事特别不方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呼和浩特局职工的诉求和呼吁,通过干部深入走访、机关信访接待、铁路局政务值班室、网络媒体等信息传递“脉络”,一桩桩、一件件直接挂在了呼和浩特局党政领导的心头。
如何确保职工思想稳定、队伍稳定,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满足职工工作、生活及精神需求?2014年年初,在呼和浩特局职工代表大会上,解决方案在热烈的讨论后被拍板确定——成立呼和浩特局区域职工服务中心。
“知职工忧,解职工难,畅职工言,结职工情”——随着呼和浩特局局长费东斌在行政工作报告上掷地有声的承诺,呼和浩特局区域职工服务中心成立4个月以来,路局对职工群众的关怀,像 “清风甘霖”一般无声播撒。
<b>“清晨的高音炮”和“深夜的探照灯”
</b>7月23日清晨,在包头市公三街铁路住宅小区内,花团锦簇的小区中心花园里,三三两两的居民在晨练,几个中学生在凉亭里背着英文单词。作为教练,68岁的呼和浩特局恒诺房建生活段退休职工罗兆桢带着30多位老邻居吐纳调息,练着太极。
入夜,在公三街铁路住宅小区东侧,与其仅相隔一条街道的公四街铁路住宅小区,随着一户户人家的安眠,渐渐融入安详宁静的夜色。31岁的张薇和爱人郑飞拥着刚满周岁的儿子,睡得香甜。
而就在一个月前,这样温馨的场景,还无法出现在罗兆桢和张薇、郑飞的想象中。
那时,每天6时左右,公三街西侧的包头市铁路第一中学、铁路第二中学共用的操场上,6只大功率的高音喇叭便开始播放流行歌曲,曲调高亢时,让人觉得整栋楼都在颤栗。
而一到晚上,公四街铁路住宅小区北侧的商场建设工地便开始夜间施工,3盏亮度超过6000流明的探照灯直直地照射在小区居民楼正面,夜如白昼。张薇、郑飞和邻居们每晚都心神不宁,张薇不到周岁的儿子因为睡不着觉而夜夜啼哭。
这样的生活 “噩梦”持续了将近一年。苦不堪言的居民先后就此问题向两所学校、施工单位、包头市城管部门、包头市教育局等有关单位反映,均没有得到解决。2014年4月,呼和浩特局包头地区职工服务中心成立后,罗兆桢和张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通过网络诉求平台向职工服务中心提交了诉求。包头地区职工服务中心经过现场调研,决定协调相关单位关闭喇叭和拆除探照灯,并由中心副主任张洁负责协调处理。
起初,地方有关单位并不认可呼和浩特局区域职工服务中心这块招牌,对张洁副主任提出的处理意见百般推诿。面对搪塞和不屑,这位长期以来温婉待人的女副主任第一次发了飙,她拍着桌子质问学校和施工单位负责人: “如果你们可以带着家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1个月,我们可以考虑别的处理方式。”
对方无言以对,低下了头。
“职工服务中心就是要替职工解决困难,无论问题多么棘手、遇到多少阻碍,能及时解决的,要及时彻底地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我们要提交到路局 ‘职工思想面对面’平台,每月对干部职工提出的问题进行一次系统研究,保证每个问题有回音。”面对职工的感谢,张洁说, “我们是路局派来给职工撑腰的,我有底气。”
<b>40多户居民的联名感谢信
</b>“翻新的地砖不仅走得踏实,我们的心里更踏实;点亮的路灯不仅照亮了小区,更照亮了我们的心。”这是呼和浩特局退休职工韦阿姨代表小区居民,写给呼和浩特地区职工服务中心的感谢信里的话。
今年6月,家住呼和浩特市四合兴铁路住宅小区的韦阿姨,发现小区广场台阶地砖老化松动,有侧翻伤人的危险。于是,热心肠的韦阿姨直接找到了刚刚成立20天的呼和浩特地区职工服务中心。职工服务中心主任白广君了解情况后,立即派人跟韦阿姨到现场实地查看。随后,职工服务中心与负责小区物业的国铁物业公司联系,第二天就将坏掉的砖块全部更换,顺便把小区里坏了的几盏路灯也一并修好了。
小区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韦阿姨和40多户居民为呼和浩特地区职工服务中心写了联名感谢信。
打开呼和浩特局区域职工服务中心的网站,可以看到类似的诉求很多。如:职工误认为水表存在自转问题,职工在包头铁路地区体育馆的羽毛球次票未使用完作废的问题,职工暖气补贴没有及时入账的问题,还有地面漏水、屋面漏雨,等等。只要是职工反映的问题,职工服务中心都及时做了回应,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监督实施。在诉求平台的页面,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诉求时间、诉求事件、处理意见、处理结果、处理状态,一目了然,满意率高达100%。
7月9日,呼和浩特局73岁的退休职工韩凤云老人委托儿子把一面写着“情系职工 排忧解难”的锦旗,送到了呼和浩特地区职工服务中心。
家住呼和浩特局机关后院铁路小区的韩凤云老人独居在家,7月2日,老人突然闻到了一股焦味儿,顺着味道,发现是厨房电线发生故障导致电线起火,火势随时可能蔓延。情急之下,他想起了职工服务中心发放的宣传手册上有一个服务热线,于是迅速求助。10分钟后,接到职工服务中心请修的呼和浩特局恒诺房建生活段抢修人员赶到老人家里,及时处理了故障。
“职工的诉求代表着对我们的信任,无论事情大小,我们都要给职工一个满意的答复。”担任了多年工会主席、如今又来到职工服务中心工作的白广君,对职工利益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b>一锅热腾腾的奶茶
</b>灿烂的阳光,从窗外照进屋内,和着四溢的奶香与茶香,装了满满一屋子。
7月25日上午,集宁机务段退休职工马白光和老伴儿包文先早早地熬好了一小锅奶茶,煨在茶炉上,等着集宁地区职工服务中心干事徐建伟和集宁机务段社保专员李涛。
包阿姨把家里的茶碗洗了好几遍,又找出一块新的抹布把玻璃茶几擦了又擦,似乎还觉得不够透亮。
有人敲门,包阿姨忙不迭地跑去开门。马白光站了起来,从窗户上向外望去,看到的正是盼望中的熟悉面孔,顿时露出了笑容。
而就在几个月前,马白光还是满面愁容,哪有心情笑得这么开心。
马白光在集宁机务段开了一辈子火车,2006年退休。他的儿子是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贲红站的职工,老伴儿和儿媳妇都没有工作。今年2月初,63岁的马白光被医院诊断为直肠癌中期,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颗 “重磅炸弹”。
“手术费就要20多万元。”包阿姨的眼泪不知偷偷流了多少次。
5月10日,集宁地区职工服务中心正式成立,集宁机务段社保专员李涛第一时间把马白光的情况向职工服务中心进行了汇报。
“绝对不能让职工耽误病情。”经过短暂的研究,职工服务中心领导做了决定, “把马白光作为重点职工,由徐建伟专门负责,作为职工服务中心的第一件工作。”他们协调集宁机务段工会,从大病统筹专款中提前预支了部分资金。6月19日,马白光在北京肿瘤医院进行了手术。
徐建伟至今对第一次走访马白光家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马大爷面容憔悴,包阿姨因为要照顾病人,顾不上收拾家,脏衣服到处都是,家里凌乱不堪。”那一次,徐建伟默默地端起了地上的洗衣盆。
从此以后,徐建伟和李涛每次定期走访的时候,都多了一项工作——帮包阿姨做些家务。
现在,马白光的身体随着治疗逐渐恢复,脸上也有了些许红润,用他的话说: “不光身体在康复,更重要的是心里踏实。”
在职工服务中心工作才两个多月的徐建伟越来越感到责任重大: “刚来时想着也就是提供服务咨询、解答问题等小事,现在觉得,我们的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系着民心,丝毫马虎不得。”
集宁机务段青工董晓龙和马白光的情况有些类似。
2008年6月,年仅23岁、刚从部队复员分配到集宁机务段一年多的董晓龙,在体检时查出慢性肾炎,2010年病情恶化转为尿毒症。为了救儿子,董晓龙的母亲孙金花把自己的左肾捐给了儿子。
肾脏移植手术后,董晓龙需要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一个月的费用就得1万多元。他只有每个月及时报销了费用后才能继续下个月的治疗,对他来说,这钱就是救命钱。
职工服务中心成立前,董晓龙每次在外地看完病后报销医药费,都需要孙金花请假,坐火车去呼和浩特局社保中心办理。几趟下来,捐了一个肾的孙金花自己也累得够呛。
呼和浩特局筹办区域职工服务中心时,特别在各职工服务中心设立了社保窗口,如今,孙金花可以直接在自己居住地的职工服务中心社保窗口办理儿子的医药报销。针对董晓龙的情况,集宁地区职工服务中心又安排专人负责,为他开辟了报销 “绿色通道”,尽可能压缩报销周期。对于与病魔顽强斗争的董晓龙和母亲孙金花来说,这无疑是最实惠的帮助。
说起这些,孙金花这位坚强的母亲也哽咽了: “职工服务中心让我们感觉到路局是真正的依靠。”
包头地区职工服务中心收到了严文化的感谢信。严文化是呼和浩特局集经处67岁的退休职工李小英的丈夫,他在给包头地区职工服务中心的感谢信中写道: “一心想着老百姓、为了老百姓,感谢铁路局,感谢共产党。”
李小英患有脑萎缩、脑梗、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她向呼和浩特局社保中心申请了慢性病医保,但是按照规定,患者必须到呼和浩特市的指定医院做体检,对于行动不便、随时都有可能发病的李小英来说,根本无法做到。
严文化向包头地区职工服务中心求助后,呼和浩特局社保中心特事特办,帮助李小英在包头当地联系了权威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b>蒙古族小伙儿收获爱情
</b>7月25日14时,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多蒙德豪生酒店的一处绿地上,集宁地区职工服务中心干事王颖正和几位酒店的工作人员忙着吹气球、搭拱门。没一会儿工夫,两只栩栩如生的白天鹅渐渐显现出来,曲颈相交,组成一个 “心”形的拱门。
来自呼和浩特局集宁地区各站段及乌兰察布市地方单位的102名单身青年聚在一起,参加呼和浩特局区域职工服务中心与路局团委共同举办的 “青春同路、原来是你”集宁地区青年交友联谊会。
集宁车务段朱日和站的蒙古族小伙儿刘金林就是其中一位男嘉宾,得知职工服务中心要安排他现场相亲,小伙子兴奋得头天晚上没睡着觉。
说起找对象,28岁的刘金林有吐不完的 “苦水”:2009年从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呼和浩特局朱日和站成为一名连结员,而女朋友则留在了呼和浩特市工作,平时想与女友见一面很不容易。没多久,刘金林就收到了女友的分手信。
眼瞅就 “奔三”了,刘金林也成了“被催族”,面对父母的唠叨,他有些无可奈何: “我们在沿线站区工作,四周荒郊野地,交友范围慢慢紧缩在同事这个圈子里,没有机会接触女孩子,去哪儿找对象?”
这次活动,他和来自联通公司的女孩静静牵手成功。说起准男友,静静有些腼腆: “我就喜欢铁路小伙儿的朴实、上进,我理解铁路的工作,一定会支持他。”
与刘金林一样在现场收获爱情的,还有集宁车辆段青工彭程,他的老家在通辽市,大学毕业后通过招聘进入呼和浩特局工作。
彭程身高1.92米,性格有些内向,和女孩子单独说话都会脸红。在这次联谊活动上,几个小游戏下来,他对同组一个穿蓝格子连衣裙的女孩很有好感,可是到了表白环节,他却没了勇气。最后眼瞅着女孩儿就要离开了,集宁地区职工服务中心的干事王颖赶忙把一束玫瑰花塞到彭程手里,推着小伙子到姑娘面前表白。
没想到姑娘一下就同意了,憨憨的彭程咧着嘴乐了起来。
看着有10对青年男女在现场牵手成功,王颖一边为他们合影留念,一边说起在职工服务中心当 “红娘”的感慨: “在我们职工服务中心的网站上,有一个青年职工交友平台,那可是我们自己创办的草原铁路 ‘世纪佳缘’,为青工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现在已经有近千名青工注册成为了会员。”
<b>优惠打折卡里的 “小九九”
</b>“车站附近是职工群众比较聚集的地方,应该在这边联系几家洗车行的团购,方便职工” “秋装就要上市了,需要联系蓝宇大厦,为职工做一场打折专购会”……翻开临河地区职工服务中心主任张蓉的工作笔记,随处可以看到类似的记录。
临河地区职工服务中心成立于今年7月1日,是呼和浩特局现有4个区域职工服务中心中成立最晚的。中心主任张蓉看着日常工作开展逐渐顺利,便想着把铁路职工便民团购这部分工作搞起来。为了给职工多谋取利益,她多次被当地商家婉言拒绝,甚至会遇到一些出言不逊的商家,可张蓉依然坚持为职工寻找更多的打折优惠机会。
关于打折卡,张蓉心里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你看这张电器商城的9折卡,冰箱、彩电都能用,几件大家电下来,职工就能多买一台空调;还有这个洗衣优惠卡,店就开在咱铁路小区旁边,我自己考察过,洗得既干净又方便。”
当一张张餐饮、理发、商店的优惠卡、打折卡免费发放到职工手中时,一句感谢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让张蓉从心里感到幸福。
优惠打折卡,同样成为呼和浩特地区服务中心主任白广君的工作任务,他想着铁路职工群众是个消费大市场,这么大的市场一定要想办法让商家给优惠、让利。为了让当地一家商场给铁路职工让利5%,他前后跑了30多次,最终与商场达成协议。还有集宁地区职工服务中心干事王颖,为了选择一家让大部分职工都认可的餐饮连锁店,她通过10余次调研,先后制订了4套评价选择方案。而包头地区职工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洁想到,高考后职工子女需要放松,就主动联系了恩格贝沙漠旅游公司,为铁路职工提供旅游打折优惠,还先后2次自费去考察旅游地的安排情况。
一张张职工群众的笑脸依然在记者眼前闪现:罗兆桢和张薇回味幸福生活时灿烂的笑脸;马白光和董晓龙面对病魔时充满信心的笑脸;刘金林和彭程收获爱情时甜蜜的笑脸;职工服务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员自豪骄傲的笑脸……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也在采访本上记载下许许多多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一件件都是那么感人,我们只想把临河地区职工服务中心主任张蓉的女儿在刚参加完高考后心里的小委屈倒一下: “妈妈总想着职工群众的事,可自己家的事却一点儿也顾不上。高考前,人家是变着法儿的补充营养,可我却吃了快一个月的外卖;高考时,人家父母又是车接又是车送,可我还得自己挤公交车去参加高考……”
呼和浩特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仅思考着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去 “保安全、保任务”,更思考着如何让职工主人翁地位回归,让职工的话语更有分量,让职工的思虑有人关注。正如呼和浩特局党委书记张建国在全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所说: “要把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
初秋的内蒙古大草原,蒙蒙细雨随风而至,深深地一闻,满是幸福的味道:从第一个区域职工服务中心在今年4月10日成立到7月1日4个区域职工服务中心相继建成,如今,呼和浩特局4个区域职工服务中心累计接待职工91327人次;受理职工诉求587件,其中办结 583件,诉求回访满意率100%;累计办理各类缴费67369人次;办理医保报销、医保IC卡补办2055人次;服务困难职工51人次,解决实际困难51件;与55个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已为职工群众发放各类打折卡、团购卡24375张……
本版照片均由陶博摄
图一: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慰问职工。
图二:职工群众给职工服务中心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图三: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了解职工想法。
图四: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耐心解答职工群众的问题。
图五:职工拿着职工服务中心提供的打折卡理发。
图六:男女青年在职工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成功牵手。
图七:职工登录职工服务中心网站,随时把意见和建议提出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