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20时,太阳依然痴痴地眷恋着素有 “神州北极”之称的漠河,临近夏至的气息扑面而来。

握住齐齐哈尔车辆段塔河运用车间漠河装卸检修所工长唐春喜的手,瞬间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顺着唐春喜手指的方向望去,远处一栋普通的小楼映入眼帘。他说: “我们这个待检室正处在北纬53°20′的位置上。现在有职工8人,分两班倒作业,主要负责漠河站及月牙湖、古莲、图强、育英等周边车站的装车点车辆外观技术检查。”

唐春喜对内履行着工班长的职责,对外还要承担车辆系统代表的角色:与相关单位和个人沟通、协调,代表段里参加站区联席会议,到厂矿企业开展爱车宣传和检查活动,签订爱车协议,这些都是他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工长,古莲站有煤炭装车任务,已经派张恒明去检查车辆了。”身兼值班员、检车员二职的孙玉福向唐春喜汇报。唐春喜立即掏出手机拨打电话:“恒明,在路上呢?注意安全!古莲河煤矿机械化装车容易造成车辆破损,检查时仔细点,重点部位多瞅两眼……”

漠河装卸检修所的前身是漠河列检车间,鼎盛时期作业人员近百人。随着 “天保工程”的实施和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这里变成了不足10人的装卸检修所,许多人走出了大山,而唐春喜他们却留了下来。

“我今年44岁,是班组里最年轻的。”唐春喜乐呵呵地说。1991年,唐春喜从绥化铁路司机学校毕业后就来到这里,2005年开始担任工长,已在这里坚守了20多个年头。

唐春喜的爱人经营着一家旅店和一家网吧,他的工资与爱人的经营收入相比不值一提。一些亲属有时半开玩笑地劝他: “有你这样的家底和买卖,我才不干铁路这活呢,天天那么累,图啥?”他的爱人也多次让他辞职帮助打理家中生意,可是他依然起早贪黑地往单位跑。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漠河站内不断变换的信号灯犹如星光点点。

“工长,车站通知,站内一列煤炭专列装车完毕,需要马上作业。”孙玉福传达着命令。 “好,带上工具,马上出发。”唐春喜叮嘱道,随手披上了棉袄。

走在铺满石砟的线路上,不一会儿,的脚就被硌得生疼。山风吹来,丝丝寒意袭上心头。借着检车灯的光亮,唐春喜、孙玉福全神贯注地检查着每一辆车。 “工长,第15辆车车梯子弯曲。”听到孙玉福的汇报,唐春喜一路小跑取回了大锤、撬棍。

“这也不影响行车安全,还用处理吗?”好奇地问。 “虽然不影响行车安全,但是影响调车组作业安全,按规定必须处理。”说着,他们一个人用撬棍别住弯曲的车梯,一个人抡起大锤砸向撬棍。汗水、煤粉在两个人的脸上画出一幅幅 “地图”。

寒来暑往,岁月更迭。在北纬53°20′的坐标上,巍巍兴安岭见证着检车人执着坚守的品格,阵阵松涛讲述着他们无私奉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