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一大早,天边刚露出一丝光亮,信号工师显龙就开始检查、测试防雷设备,把每个防雷元件、防雷地线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
师显龙所在的齐齐哈尔电务段大乌苏信号值班点,担负着大乌苏站信号设备日常养护及邻近两个车站、两个区间道口设备的故障应急处理任务。工作看似简单、枯燥,但是责任重大。“如果检测出防雷元件缺损、防雷地线不良,就建立销号表,防患于未然。”师显龙说。
大乌苏源于鄂伦春语,因缓缓流淌的大乌苏河而得名,意为 “大水的地方”。大乌苏信号值班点的身后,伊勒呼里山在静静守望。
大乌苏信号值班点的3名职工一如无语的大山,在寂寞中守护。他们又像燃烧的火种,用心点亮站场上的信号设备,让信号灯安全、准确、及时闪亮。
随着国家实施天然林防护工程,毗邻的大乌苏镇林场、贮木场相继改制撤并,林区百姓陆续搬迁南下。如今,大乌苏站日均接发列车8对左右,每天有2对货车、2对客车在此会让。
自2004年起,齐齐哈尔电务段撤销了大乌苏信号工区,却一直保留着这个值班点。师显龙说: “大乌苏站地处雷害多发区。一旦发生设备故障,人员不能及时赶到,势必对行车运输造成极大干扰。为了信号灯能永远闪亮,我们必须像哨兵一样时刻坚守大乌苏 ‘要塞’。”
大乌苏信号值班点的3名职工的家都在外地,实行轮流倒班制度。师显龙的家在加格达奇,离大乌苏最远,他通常在这个值班点工作2天,回家休息3天,还有1天在通勤火车上度过。一个人在信号值班点工作、生活,一日三餐成了令人头疼的事。每次,师显龙都要带足3天的饭菜,通常是馒头加咸菜。比饭菜更难让人忍受的是精神的孤寂:白天一个人检测信号设备、监控行车台面,晚上只能一个人看看电视,更多的时候是望着窗外的大山,思念远方的家人。
入夏,大乌苏雷电交加,阴雨连绵。去年的一个雷雨天,正在值班的信号工付家东提前研判风险,早早备足雷害处置工具,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5时30分,值班电话铃声响起,车站值班员急促地说: “30分钟后有列车通过,控制台正在报警。”付家东穿好雨衣、背起工具箱迅速赶到车站,发现控制台移频报警、组合电源报警、道岔挤岔报警、下行进站复示器闪光……又是雷害惹的祸。他冷静更换发送盒熔丝、继电器、信号机变压器,经过20多分钟紧急处理,设备恢复正常。统计显示,10年来,这个信号值班点已经成功处理雷害120多起。今年,该值班点建立了防雷设备设施台账,准确记录防雷设备、设施的安装地点、上道时间、型号、数量、测试时间等,布下了安全防控的天罗地网。
截至6月14日,大乌苏信号值班点已经实现安全生产3665天,近10年没有发生过责任事故和责任故障。大山深处、大乌苏河畔的信号人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