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历经54载风雨、全国最繁忙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功成身退”,处于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下游的彩虹式四线铁路大桥──郑(州)焦(作)城际铁路黄河大桥正式“上岗”。此次新老黄河大桥的交接,是铁路与时俱进、为民造福的体现,也是新时期铁路技术与速度的传奇演绎。再一次见证了铁路发展的历史丰碑。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是黄河流域第30座、河南境内第15座黄河大桥,它作为黄河上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四线铁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全桥共计用了混凝土95万立方米、钢筋8.7万吨、钢梁7.5万吨,规模之大是历史上没有的。回顾铁路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火车运行日渐提速,出行安全日渐提升,乘车体验日渐舒适……这一切都离不开新时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铁路技术的精益求精,2013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了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此次,新老黄河大桥的交接等等,都是我国铁路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标志着我们铁路的修建、技术、服务、安全……都将日渐加强,也将更有实力为民造福。
新大桥启用后,列车时速从原来的110公里每小时达到了160公里每小时,前后时速相差50公里。这不仅大大提升京广线铁路的运行效率,而且通过的所有货运列车、客运列车都不受重量等的限制,运能大大提升,京广铁路由此摆脱了“卡脖子”工程的限制,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此外,随着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的启用,郑焦城际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已经完工,年底通车运营指日可待。届时,旅客来往郑州与焦作只需半个小时,极大地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这是继高铁速度传奇演绎之后的又一速度传奇。
安全一直都是铁路运输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仅关系到铁路的正常运输秩序,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和京广线郑州黄河大桥相比,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更为坚固,老桥是浅基桥,桩基只有30米,稳固性差,每年汛期都要抛石护桥,而新桥桩基深入黄河水下近百米,可抵抗8度地震和300年一遇的洪水频率,使用寿命为100年,安全性大大提高。这就意味着火车经过黄河大桥时不仅有高的速度,更有高标准的安全,是铁路为民着想的体现。而且每年的汛期,再也不用抛石护墩了,仅此项每年投石就可省护桥费30万,铁路也将更有资本用于其它民生建设。
新老黄河大桥的交接,不仅仅是两座桥的接替,更是新时期铁路技术与速度的传奇演绎,这意味着我国铁路的实力在日益增强,也见证着铁路始终不变的为民服务之心。彩虹式的四线铁路大桥巍然屹立于母亲河之上,与黄河一起守卫着百姓的安全,也预示着铁路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迎接为民服务的彩虹式灿烂明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