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于都河上的8个渡口渡河,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漫漫征程。这被人们称为“长征第一渡”。从此,于都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5月15日,来到于都站。站在整洁宽阔的站前广场望去,车站就像一艘扬帆远航的大船,让人们想起了当年波澜壮阔的渡江场景。该站站长刘卓辉带来到中国铁建二十五局集团桥梁厂驻地,说: “这里原来是车站的货场,曾经是赣州车务段货运 ‘台柱子’,现在由于赣龙铁路复线改造工程需要,让给了工程局建桥梁厂,要不然我们的运输收入每年可以按两位数递增。”

站在一旁的车站党支部书记钟斌接过话茬儿: “现在施工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提高运量,何况我们还有客运优势呢。”

钟斌告诉,于都拥有富余劳动力45万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30多万人。车站借助当地的人口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打造了极富特色的服务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源。

从2012年开行赣龙铁路第一趟务工人员 “爱心专列”开始,于都站每年春运都开行务工人员 “爱心专列”。现在,该站经过周密细致的调研,准备常年开行一趟南下沿海城市的旅客列车,目前已与地方政府联合向上级提出了申请,又一个 “第一”即将诞生。

在出站口,见到大量旅客出站。钟斌说,于都除了有务工人员“出口”优势,红色资源吸引游客 “进口”的优势也很明显。每年来于都的游客超过20万人,其中一半通过铁路运输。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于都站发扬长征精神,与县旅游局联系,节假日派人到各个旅游景点蹲点,为游客免费发放宣传单,提供信息咨询,有时还当场办理团体票。

在车站候车室,看到了免费为旅客提供的针线包、小药箱等物品,还有为重点旅客准备的轮椅、担架等。客运值班员小黄告诉,前几天,K8769次列车上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突发心脏病要求在于都站下车救治,由于县城医院急救车安排不过来,站长、党支部书记亲自带领职工,用准备好的担架,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将老人火速送到了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的生命,令老人和家属感动万分。

离开于都站,回望 “帆船”般的站房,深有感触:80年前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长征路。如今,一代又一代铁路职工正在为于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默默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