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乘机车抵达哈木铁路的终点站——木里站。 “木里”一词为藏语音译,是 “火山”的意思。这里有永久冻土区,平均海拔4500米,冬季有时会出现每秒40米的大风。
木里站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木里镇境内,是西宁车务段管辖的二等车站,主要运输电煤、焦煤等物资,长期合作的大客户达30多家。该站以整车运输为主,日均发送货物列车6列,最高日发送量为8列。
和一路上满眼白雪皑皑的景色相比,木里站有着另一番景象:夜里雪花落在粘有厚厚煤灰的地面上,白天气温回升后积雪开始融化,与周围的黑色煤山、绿色防尘网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远远看去,异常美丽。
绕过防尘网,进入木里站的综合楼,水墨画的天然之 “美”迅速变成了 “到处是煤”。 “我们早上刚打扫的地面,过2个小时就黑得没法看了。”该站副站长董生刚指了指身上的皮衣, “这里煤灰多,我这皮衣就是最好的工作服,免洗。”
董生刚曾是拉萨西站的值班员,被西藏自治区总工会授予过 “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由于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他有严重的偏头疼。谈话间,他时常用力按压自己的后脑,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指甲缝里嵌入的煤灰,是木里站留给他的最特别的纪念。
水是木里站的稀缺资源,职工们的生活用水以从西宁、格尔木买来的瓶装矿泉水为主。在职工宿舍里,大家都会为自己的被褥罩上塑料布,减少煤灰的污染。
每天下午,这里基本都会刮大风,职工们都将自己遮挡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工作结束,摘下面罩后,他们眼窝间的煤灰常常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黑色字母 “X”。
平日里,大家最盼望的就是下雪或者下雨。虽说雨雪过后,站场会变成一片黑色汪洋,但却是最好的 “抑尘”方法。但在全年大部分的时间里,这雪都不会下得恰到好处。积雪经常覆盖住了轨面,没过人的小腿。为了行车安全,该站还要组织人员及时清除线路上的积雪,确保运输绝对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