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突然从3楼阳台坠下,一场悲剧即将上演。一瞬间,一名42岁的大哥箭步上前张开双臂,用身体做“肉垫”接住了老人。虽然大哥被撞得头破血流当场昏迷,可由于他的义举,老人得救了。 ( 中国青年网 3月28日)

   一场虚惊过后,大多数人都把目光聚焦在42岁大哥身上。说明了,这个社会还是人心向善的,人们的心底都还是善良的。不过,奶奶的儿媳妇的解释却让明白人看不懂了,就算奶奶住惯了平房,错把楼房当成了平房,那在跳楼之前扔下的两个包裹是怎么回事?出去溜达溜达难道还要带上“随身的行李”?不会是这样吧。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虚惊,养老问题还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当前,我国也逐步迈进了老龄社会,养老是个非常紧迫也是非常让人关心的话题。如何在更多的老人能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这不仅仅是家庭内部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养儿防老”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421的家庭模式让儿孙不堪养老之重。在老人基本上自给自足,生活自理的情况下,年轻人可以安心工作供养自己的小家和孩子,随着他们年岁的增长,老人身体不适需要孩子来照顾的时候,说句实在的,一天两天孩子还可以承受得来,时间长了,就要面临痛苦的选择,工作要还是不要,日子过还是不过,父母怎么办,怎么办?面对越来越多的养老院、托老所,有时真的让人感觉到这些和“孝心”无关,有心去力的痛苦又有几个人能够理解?

风烛残年的老人不论对家庭还是社会都是负担,这不是光有“爱心和孝心”就可掩盖的现实。如何面对现实,是社会和每个家庭都该认真思索的问题。力所能及,做我们该做的,做我们能做到的。比如,最基本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健康知识普及,让更多的老人懂得简单的护理、自救、养生知识,提高他们身体素质以及生活质量。还有,提高全民的爱老敬老意识,把爱老敬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这是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是学几天雷锋,做几天义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点精神和韧性是绝对做不到的。再有,就是提高整个社会的养老保证体系的建设,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