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何时起,“巴山精神”一词红遍了整个网络,在从各个渠道采集到一些信息后,我渐渐地对巴山精神有了些许的了解,了解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感动。

大巴山,中国最原始、最荒凉的山脉之一,素有巴山大地“不与秦塞通人烟”之说。在巴山深处,襄渝铁路下行线440公里处,有一群执着的铁路人,常年守护着我国的大动脉,实现了36年无安全事故。对于铁路行业来说,不论是哪一个站段部门,安全无事故是难之又难的事,何况是36年这样大的一个时间跨度,足以可见巴山铁路人的用心和尽责。

虽然我没有亲身到过巴山,但巴山老铁路人的感人事迹确耳熟能详。在那里,为了按时完成养护桥梁的工作,年轻的妈妈一头把孩子拴在炕上,一头把自己拴在桥上,冬冒风雪,夏顶烈日,在尺宽的桥上,来回穿梭,把钢梁桥打扮的美丽绚丽;在那里,老工长带领着工友们在长期不见阳光的隧道内作业,身患严重腰肌劳损和风湿性关节炎的他从来没有叫苦叫累,苦活、累活冲在前,被大家伙们称为“钢铁混凝土工长”;在那里,支部书记自己的儿子瘫痪在家,可他却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工作之余他想方设法帮年轻人组建幸福家庭,姑娘的父母不愿意,他千里跋涉竭力撮合,硬是含着泪,把全部的心血倾注于他人的幸福,倾注给了大巴山。还有很多很多,每每提及这些事迹,灵魂深处的都一次次被激起。虽然离那些铁路人很远很远,但那些人,那些事,无时不刻的感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在当下这个时代,物质满足,精神丰富,然而人们却渐渐地丢了我们最应该具备的精神信念。巴山精神,不仅用他那最朴实的作为为我们阐述了当代铁路人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更是为我们展现了巴山人根植于血液和骨髓的一种价值追求。巴山精神,它不仅深深地影响着铁路人,也同样带给我们路外职工深深地震撼。

也许,我们该去一次巴山,去感受那里的秀美风光,感受那里的孤独寂寥;也许,我们该学习一次巴山精神,向坚守在大巴山的巴山铁路人致敬,对比自身“残缺”的那部分巴山精神。

巴山精神,这一抹耀眼的中国红,照亮了大巴山,照亮了三秦大地,照亮了全国。犹如它那鲜亮的灵魂,巴山精神将会是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