黇鹿,一种温驯而漂亮的鹿。在厦门海沧野生动物园的非洲草食区,游客总能看到它们健美的身姿。遗憾的是,园方昨天传出坏消息:有一只雄性黇鹿死了,而它的“爱人”,另一只雌性黇鹿也正等着开腹手术,以期救命。(来自:中国新闻网)
究竟谁是“凶手”?相信这是每一个人看到消息后,心中油然而生最强烈的疑问。据悉,园方兽医为雄性黇鹿做了解剖,赫然发现它的胃中囤积着重达4公斤的塑料垃圾袋!虽然垃圾袋上的字体已模糊,但依稀能辨出是各种食品及饮料的包装袋、包装纸。
“塑料袋”是真正的凶手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然而,更为让人不解的是,这个只有在超市、农贸综合市场里的“常客”,如何会出现在动物园里。说道这里,相信真正的凶手已经“浮出水面”,人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凶手不是一人人,而是人们的一种道德行为、一种环保意识、一种生活陋习……。
不可否认,塑料袋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须品,但却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它即给人们的生活上带来不少的方便,同时,由于人们随意的丢弃、大量的“白色垃圾”也给生活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笔者还清楚的记得,为了有效遏制“白色污染”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国家在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限塑令”,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然而,时隔五年后的今天,其效果应该说是“喜忧参半”,大量的免费塑料袋仍然“横行”。
笔者认为,有效推行“限塑令”还应“多管齐下”。在严把产品制造关、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规范道德行为,增强环保意识。随手乱扔、随地乱吐、随处乱画、随便乱穿马路等诸如此类,在种种“随意之间”挑战的是道德的底线。正如“黇鹿之死”,若不是游客们的随手乱扔,怎会造成黇鹿误食塑料袋中毒而死“惨案”,难道这还不足以唤醒心中那“沉睡已久”的道德吗?摒弃生活陋习,因为您的“随意之间”很有可能“扔”出去的是一把“凶器”。(巨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