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杨军 本报 张涛

图为陈忠祥 (左二)正在向职工传授技艺。 本报杨军 摄

采访手记 

一曲自强不息的奋斗之歌

“既然选择了桥隧,就要当个最优秀的桥隧工。”凭着这个朴素的信念,兰州铁路局定西工务段职工陈忠祥从门外汉成长为国家级铁路桥隧工技能大师。陈忠祥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在一线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道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多年来,陈忠祥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的奋斗之歌,用扎实的创新实践为铁路创造了价值、成就了自我。他主动放弃车间领导职位,始终坚持在一线摸爬滚打,用自己博学笃志、勇攀高峰的经历证明:技术创新并非实验室或专门研究所独有。

一路走来,陈忠祥就是凭着这样一股韧劲和执着,获得了同事的称赞、组织的肯定。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保障着千里陇海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业绩档案

十几年来,陈忠祥精心编写了《桥隧工岗位必备操作技能》等教材达60余万字。丰富的现场经验和勤奋严谨的授课态度,使他广受欢迎,赢得了“兰州局桥隧第一讲”的美誉。他15次获得上级颁发的优秀QC成果奖,总结创立了“更换K型扣件三步作业法”等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近日,他又成为国家级铁路桥隧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甘肃省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这里缺水但不缺精神、不缺人才。陈忠祥就是在兰州铁路局定西工务段从一名普通的桥隧工成长为国家级铁路桥隧工技能大师的。

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全路工务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由陈忠祥培养的参赛选手与来自18个铁路局(公司)和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的285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有2名选手进入全路前15名。

今年11月14日,以陈忠祥名字命名的国家级铁路桥隧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户定西工务段,这是目前甘肃省唯一一个以铁路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陈忠祥是一个和蔼可亲、极具亲和力的人,他向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兰州局第一批电力机车乘务员转岗到工务系统的。1988年6月,陈忠祥奉命赶到清水支线配合1号、2号大桥大修施工。一天,一台日本进口的空压机突然停转不给风。面对“趴窝”的洋玩意儿,施工现场根本没有空压机技术资料,日本的风动式叶片和国内活塞式叶片的工作原理又大不相同,陈忠祥只好一遍遍拆装空压机,利用“排除法”寻找故障点。第三天,他终于发现由于磨耗的原因,各个叶片之间的间隙距离不一致,从而导致不能随着负荷的变换而自动调节给油量。他立即更换了磨耗超限的所有叶片,空压机的欢快轰鸣声又开始响彻工地。

从此,陈忠祥成为了一名工务人,开始和桥隧结下不解之缘。

“打铁就要比铁硬。”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劲头,陈忠祥开始向桥隧技术发起了一次次艰难的冲击,很快他就掌握了桥隧养护的一整套技术,成为了一名技术尖子,在生产上独当一面。

桥梁喷漆有厚度要求,全靠手腕上的功夫。陈忠祥不厌其烦地成千上万遍重复着简单的摆腕子动作,不到两年时间,他练就了一手喷锌、喷漆的绝活儿。

1993年,陈忠祥先后在全局和全路技术大比武中获得好成绩,开始向技师、高级技师的目标奋进。他开始一遍遍地抄书,仅笔记就有12万字之多。2002年,他站在高级技师的考场上侃侃而谈,以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功底获得11名评委全票通过的成绩。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多年来,陈忠祥以攻克技术难关、解决生产难题为己任。

他创建了 “更换K型扣件三步作业法”,有效地解决了运营线钢梁桥明桥面大修中的行车安全和作业质量问题,被全局广泛推广使用;发明了“小型双面筛沙机”,消除了传统筛沙机效率低、耗电量大、占用场地大的弊端;升级桥枕机械化成套加工设备,发明 “桥枕钻孔机”等机械仪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作业质量,使桥枕加工优良率从80%提高到了98%,降低能耗约33%;成功运用“微牵钉”等技术,优化了多项桥涵病害整治工艺。

2010年,陈忠祥负责陇海线36座圬工梁桥的护轨改造施工项目,归纳整理出了Ⅱ型混凝土轨枕护轨间距改造的几个关键技术要领,革新小工具两件,创造经济效益26.4万元。2011年,针对陇海线旧标圬工梁泄水孔过短,造成梁体腹板混凝土的开裂、主筋锈蚀等病害,他提出了圬工梁泄水孔接长改造新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他还凭借娴熟的机械技术,制作了桥枕钻孔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世纪90年代,武汉的一位桥隧专家到定西工务段推广K型分开式扣件,弹性胶垫设在钢轨和垫板之间。经过3个月的试用,陈忠祥发现扣件的损坏率高达20%左右。他开始向技术权威 “叫板”。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由于轨下胶垫的存在,反而增加了扣件的破坏力。于是,他大胆向上级业务部门提出撤除轨下胶垫,在枕木和垫板之间增加防磨胶垫的建议。经过改进,K型分开式扣件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十几年来,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他所在的质量攻关小组曾15次获得上级颁发的优秀QC成果奖。

2006年,陈忠祥被调到车间管理岗位,但技术创新的挑战感和对事业的进取心始终吸引着他,他毅然辞去了副主任的职务,回到了属于他的那片舞台,又开始了 “疯狂”的技术钻研。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陈忠祥的朴素世界观里,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教人以渔,惠人终生”是回馈社会、感谢生活的最直接方式。

众所周知,工务作业 “苦、脏、累”,职工拿起书本往往倒头就睡。陈忠祥没有 “赶鸭子硬上架”,而是独辟蹊径,以作业现场为课堂,以单项作业为内容,用多方位的 “引导”方法来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接受采访的职工们都说: “陈老师传授技术从来都是 ‘倾囊相赠’。”十几年来,他精心编写了《桥隧工岗位必备操作技能》等教材达60余万字。丰富的现场经验和勤奋严谨的授课态度,使他在兰州局工务培训基地广受欢迎,赢得了 “兰州局桥隧第一讲”的美誉。

陈忠祥自豪地向介绍道: “我的创新舞台在一线。现在,随着铁路重载、高速的发展,对既有桥隧的养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一批掌握现代桥隧养护技术的人员,为铁路安全运营保驾护航,国家级铁路桥隧工技能大师室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今后,我们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为企业、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