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别样春运蕴含着别样担当

2021-02-19 19:56:5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曾勇

疫情防控成为重中之重,2021年春运增加了一个新的要素,深刻影响着铁路春运的形态。这个春运注定不同寻常。

在全国上下倡导“就地过年”“减少流动”的疫情防控形势下,2021年春运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旅客人数显著减少。其实,这种趋势早在疫情发生之前已有显现。比如,“反向春运”的一度流行,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改变了年轻人回家过年的常态,让春运期间的客流量趋向均衡。这种团圆方式已日渐发展,当人们习惯了就地过年,习惯了反向春运,春运客流量将会分摊到各个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或将成为过去式。

春运并非从来而有,是时代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是一种传统观念衍生的现象。“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人员流动限制放宽,外出务工、求学的规模与日俱增,春节期间的返乡团圆成为一种刚需,流动的中国初具规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于是造就了“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春运产生的根源是外出游子的乡愁记忆集中唤醒,亲情的渴求在这时“虽远必达”。春运这种独有的运输形式,由于长期的存在壮大,让人们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观念,那就是春节到来之际,意味着春运随之而来。

春运因观念而兴起,也会因观念而转向,外部环境的演变也可能加速这种转向。在不同寻常的春运里,于旅客而言,增加了出行的程序,让出行的脚步放缓;于铁路而言,一方面是防控投入的增加,一方面又面临着客流下降的考验。一个个以往熟悉的春运场景,在当下已经不复存在,有人不禁在问,春运是否因此走向没落?答案是否定的,一年一度的春运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催生更多的新理念,朝着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不一样的春运,正在改变铁路的服务理念。今年春运,全国铁路普遍采用“智能+人工”专业化服务模式,优化配置智能红外线测温仪,普及推广“无接触”测温,进出站旅客体温测量效率倍增。服务方式的智能化,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对优化其它服务举措提供了借鉴。今年春运也给铁路带来了诸多启示,如何有效应对新生演变性风险、潜在未知性风险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

不一样的春运,应有不一样的风景。今年的春运开启不久,大致走向已经确定,变局之下呼唤着打开新局。需求侧在发生改变,供给侧也要随之变化。全面、辩证、长远审视变局下的大发展,做到客货兼顾,货运增量,以货补客,打好“主动仗”,激活“动力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此外,开发更多依托铁路特点的产品,拓展更多的经营效益点,在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牵引下,稳步提升企业全面治理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国家有所呼,铁路有所应。不同寻常的春运里,蕴含着铁路浓浓的责任和担当,正是这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奋进,成就了铁路过往的蓬勃发展,也必将为未来呈现更多美好的风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