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音车厢”中感受时代的进步
近日,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即为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提供“静音车厢”的购票选择。
现代社会,无论是飞机、高铁,还是公园、商场,各种电子产品声音外放的民众不在少数,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音乐声、影视剧声、游戏声不绝于耳,高声交谈已成常态。公众苦“人为噪音”久矣。吵闹声不仅构成了公共空间的“噪音污染”,影响到了他人的休息,还常常引发冲突。然而,虽然叫苦声不断,但人们也很难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法,高铁上想“静静”,已成为一部分旅客的心声。
此次,铁路部门推出“静音车厢”服务正是适应旅客需求,为有“静音需求”的旅客与普通乘客分离开来,通过多样化的服务,让旅客享受安静舒适的旅行,引导创建良好出行环境的一次好的尝试与探索,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出行。
实施“静音车厢”服务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讲,增强的是旅客乘车的获得感、幸福感、愉悦感,同时也是旅客和铁路部门双向选择之后的一次最佳契合。铁路部门根据旅客需求提供了服务场所,作为旅客就应该按照“契约”遵守相关规定,能够时刻保持旅途安静,这不仅是维护良好乘车秩序的必需,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一个具体体现,更是一个公民应有的文明素养。旅途中有人喜欢热闹,就自然有人喜欢安静。像自主选座、高铁外卖一样,“静音车厢”将选择权再度交给乘客,有效满足了一部分乘客的安静乘车愿望,而成文的静音约定则减少了因噪音问题引发的矛盾和冲突。让更多的旅客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消费满意感。
当然,如果站在道德高点来看,在公共场所保持应有的安静,努力不制造人为噪音,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文明素养。这也导致“静音车厢”真的要推出后,迅速就招来质疑:单独设置“静音车厢”,是不是意味着其他车厢可以不要静音,更加喧闹了?笔者以为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却是长期养成、缓慢改进的,这就会造成很多时候生活文明的提升与技术文明进步相脱节。如果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则不达。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空间里,人们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生活文明、道德认识也要与时俱进,加速提升。“静音车厢”在这里,实际上又起到了一个示范的作用,人们可以从“静音车厢”的成功示范里习得如何更加文明地乘坐高铁。
高铁“静音车厢”,现在只是试点,还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将“人性化”的追求贯穿始终,循序渐进。只有“静音文明”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受益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大面积、更高质量的满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多个“世界第一”展现铁路发展成就07:56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07:56
- 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一周年07:56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07:56
- 交通银行信用卡携手中国铁路开启智慧出行10:29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