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林飞翼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火车驶过冬季的冰天雪地,一路风尘,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火车还是那个火车,花朵还是那些花朵,但车上搭载的旅客已经换了一拨又一拨。他们怀着对春天的憧憬,踏上了旅程。

在开往春天的列车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行驶在北京市郊铁路S2线上的动车了。每年的春季,在雄壮的居庸关长城下,一列列白色的身影逶迤着,缓缓穿行银装素裹般的杏花林。一时间,列车上的旅客,铁路附近高处的游人,都拿出手机和各类“长枪短炮”,对着眼前的美景一阵“扫射”,过足了眼瘾。

在中国10多万公里的铁道线上,开往春天的列车又何止S2线呢?在遥远的新疆、西藏、甘肃和青海,南方的广西和云南等地,都能看见火车穿越花海的婀娜身姿。以去年底全线贯通的沪昆高铁为例,近日,动车组列车穿过贵州和云南大片的油菜花田,洁白的动车组列车和金黄的花朵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图画。旅客们是最有眼福的。高铁时代的来临,让“快旅漫游”成为一种现实。

铁路就这样助力旅客出行,重新塑造他们的旅游模式。很久以前,普通人外出踏青赏花,靠的是双腿,而马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只是贵族的专利。因为客观地理条件的限制,很多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尽情拥抱春天的机会。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出行选择。但像今天这样,在时速300公里的动车上,任由成片的草海花海掠过眼帘的经历是前所未有的。而且铁路提供了不同线路、不同速度的出行“配方”,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旅客的偏好和口味。所以说,铁路塑造的旅行模式重点在于它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这是旅客可以选择的时代。

旅客纷纷踏上开往春天的列车现象的背后,是铁路人长时间悉心营造铁路服务文化的身影。正所谓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每一年,铁路向社会展示的面貌、向旅客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不同。每一天,每一年,铁路发展不断向前。只有坚持完善自身服务的方方面面,才能换来旅客的持续认可。

正值清明小长假,除去已经在路上的旅客,很多人也许正在考虑要不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还是犹豫不决,就索性踏上一列开往春天的列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