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高铁已经成为中国人普遍的出行方式。不到十年间,成百上千座现代化的高铁站“拔地而起”。高铁站宏伟大气的建筑外观、明亮洁净的候车大厅,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笔者通过乘车发现,大多数高铁站的站台上和股道里,都“躺”着不少不易发现的“小黄人”------烟头。

那么这些烟头是哪里来的呢?据笔者观察,基本上都是乘车的旅客留下的。尽管中国铁路禁止旅客在候车室、站台、动车组列车等公共乘车区域吸烟,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旅客不以为意,公然在禁烟区抽烟,其中站台是“泛滥成灾”的区域。在站台等车的13分钟里,在列车停靠车站的2分钟里,“烟瘾”旅客制造了车站保洁员要花几十倍时间去清理的烟头。

清理站台的烟头并非难事,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股道的烟头是如何被清理的呢?通过笔者了解,终于知道了答案:铁路有个专业术语叫“天窗”,指的是列车运行图中不铺画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为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这段时间通常在夜深人静、人们卧榻酣睡之时,车站保洁员会走下股道,用双手将细小的烟头一个个捡起,使股道保持洁净。如果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那么车站保洁员是车站的“美容师”。

虽然车站保洁员会还给车站一片明净,但是随意抽烟、随地丢烟的行为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烟民们多一点克制,多一份文明,车站就会少一股烟味,少一堆烟头。笔者希望广大旅客都能拿出自己的责任心、公德心,为了列车安全的运行环境,为了车站的公共卫生,为了孕妇儿童的身体健康,不要在公共乘车区域吸烟、不要将烟头随手丢弃。

然而,单方面的要求烟民旅客禁止吸烟是不公平的。铁路部门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提供人性化服务。目前已经有不少火车站设立了吸烟候车区,方便烟民旅客吸烟候车。笔者认为,站台区域难防旅客吸烟,既然已成“重灾区”,何不“将计就计”,合理利用站台,在合适的位置给烟民旅客提供方便。

当然,广大旅客的自觉性是最重要的。正如要实现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的“文明”,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自觉。中国高铁领跑世界,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高铁站能够真正意义得实现“无烟化”,我们的社会文明能与高铁速度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