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刁志超

隆冬未到,呼伦贝尔地区最低气温就已经跌至零下30多摄氏度。几抹跳动的黄色宛如冬天里一簇簇“火焰”,为皑皑白雪映衬下的线路增色不少。日前,哈尔滨铁路局海拉尔工务段的职工们,顶着严寒、冒着风雪在伊敏线进行换轨大修作业。

全长76.8公里的伊敏线,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是蒙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沿线牧民出行的主要选择。特别是近期,我国北方取暖用煤紧张,加之公路受风雪影响较大,负责线路维修的职工们正在加紧进行设备整修,确保设备质量安全可靠,及时将“温暖”送给千家万户,保障牧民出行。

两条新轨、两条旧轨宛如“穿针引线”般在换轨小车上穿膛而过。在轨道车的牵引作用力下,旧轨不断被引出,新轨随即被引入,平时看似硬气的钢轨,在职工们手里仿佛变成了“面条”,任其摆布。

过去更换钢轨都要靠人力进行,如今随着设备的升级改造,钢轨与钢轨的接头逐步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短则几百米,长达几公里的无缝钢轨线路。这样一来,火车运行得更加平稳,少了过去车轮与钢轨撞击的“哐当”“哐当”声音,更换钢轨也可以采用小车与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尽管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人仍然是不小的考验。

凛冽的寒风,吹打在人脸上就如刀割一样疼,但对于常年在野外作业的工务人来说,这一切似乎都算不上什么,各项作业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冬季呼伦贝尔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50摄氏度,但他们同样要坚持在野外作业。为了增加体温,每个人都尽量让自己忙活起来,出汗以后有的人头顶甚至能冒出热气,好像是在“练功”。

雪后,钢轨、枕木都非常滑,作业时大家都尽量踩在砟石上,虽然有些硌脚,但却可以保持身体的平稳,防止滑倒摔伤。雪后也给拆卸零配件增添了一些麻烦,螺栓与垫圈经常掉入雪中或是窜入轨下,为此大家不得不用手把它抠出来,有时戴手套不方便,索性就拿掉手套干,雪瞬间融化在手上再结成冰碴,那滋味很难用文字来形容。

施工“天窗”通常在9时开始,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工务段的职工每天都要早早起床,6时就从家里出发,赶往几十公里外的作业现场,开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同时进行作业前的安全风险提示与任务布置。

一个“天窗”要连续工作3个小时,加上后续的接列车慢行和整理工具等,作业结束后往往已经是当日14时。中午怕饿,大家就随身带一些饼干、花生等不怕冻的食物,要是渴极了,有时就抓起地上干净的雪吃一口。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他们只有一个目的——保障每一吨货物、每一名旅客都能安全正点地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