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雨后登昭山

2016-10-26 10:47:0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翟颖

昭山位于长沙与湘潭交界之地,又名马山,因周昭王南巡至此而得名,海拔185米,突兀挺立在湘江东岸。昭山美景最早见著于北宋沈括之《梦溪笔谈》,后经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绘成《山市晴岚图》推动,被誉为“古潇湘八景”之“山市晴岚”, 至今有三千年的历史。一代革命伟人毛泽东,青年时期曾到昭山进行社会调查,寻求救国之道,后人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伟人亭,纪念这一往事。如此意境深远具有传奇文化色彩的山水美景,令人神往。

五月初夏日,和友人相约游昭山赏晴岚。至昭山脚下,恰是雨后初晴时,仍有零星雨落,淡雾如烟,轻缠慢绕,农户庄院掩映于嫩绿山色中,高低错落,时隐时现,清风拂面荡漾着湘水的气息。此时的昭山,虽是满眼绿不见山,但远山近景却又各有特色,触手可及的低矮草本植物,遍布了你能看到的每一寸土地,是那种嫩嫩的柔柔的绿;抬眼看去,山坡上刚经过雨水滋润的各种知名的、不知名的松茶柏竹,透着一股子青翠,似乎都能看清楚每片叶子上的经络,是那种清新的明快的绿;环目四望,稍远的山峦披上了一层迷茫轻纱,半掩去了秀美的身姿,平添了几分神秘、沉静,是那种幽静的青黛的绿。

沿着岭前新修的山道拾阶而上,渐渐融入了绿色的海洋,偶有轻风拂落几丝碎雨,轻沾浅触不着痕迹在脸颊。深深的吸口气,雨后山林中特有的清新,轻快的游遍了全身,洗去了夏日的浮躁,荡涤了尘世的喧嚣。几缕阳光透过浓荫,潇潇洒洒的幻化出几许空明清幽。 平坦的山道两侧,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心生感慨:人生和登山一样,都要重视过程,过程是最美的!我们往往只注重了结果,忽视了过程。

带着些许对过程的迷醉,不觉的已来到了峰顶。远眺群山起伏,铺锦叠翠,云掩雾绕,雄奇幽秀,俯瞰湘水如带,涛浪翻滚,百舸争流,浩荡北去。宽阔的湘江水域,临江耸立的昭山,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虚实相宜。身临其境,犹如人在画中行,沉醉不知归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江碧透,百舸争流…..”。身旁的友人吟起了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循声望去,古道旁,浓荫处,一座北方式的建筑临江矗立。这就是伟人亭。

1917年9月16日,在湖南师范就读的毛泽东和同学一行三人,从长沙步行到昭山,进行社会调查,在昭山畅谈理想,寻求救国之道。为纪念伟人,教育后人牢记“深入调查”的作风,特修亭以作纪念。朋友们在伟人亭席地而坐,即兴言谈,其时江风拂面,花香萦绕,众人兴致极高,气氛和谐浓烈,见解纷出,各有收获。 

踏昭山古道,顺梯而下,又是别样景致。诗人赞誉古道有“春光灿烂、夏荫如盖、秋枫娇艳、冬雪雾诒四时美景之说。站在古道远眺,坡前岭后,桃树成林,春雨纷飞时节,漫山姹紫嫣红,绘就了“桃林花雨”。北宋书画家米芾曾在《山市晴岚图》中赋诗赞叹昭山美景:乱峰空翠晴还湿,山市岚昏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醉从此不须招。

暮色余晖中,任涛声入耳,辞别昭山。检点心的行囊,在缅怀伟人,接受教育,享受精神盛宴的同时,又领略了“山市晴岚”的秀美,可谓收获丰硕。挥挥手,再别昭山,轻轻的离去,不带走一丝云彩,心里,深深的烙下昭山的印记。再见,昭山,期待与你的再次美丽相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