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6月30日,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已满5周年,累计安全运送旅客突破4.5亿人次。5年来,京沪高铁运输安全持续稳定,旅客运量快速增长,科技创新成果丰富,社会综合效益显著,实现了让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目标。(新华网6月29日)
五年前的今天,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铁路历史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正式通车。五年后的今天,用事实再次向世人宣布,安全运送旅客超4.5亿多人次,成为国内首条盈利线,京沪高铁实现了运能运量的连年增长和配套服务转型创新,成功地将优质、便捷的高铁服务融入了千家万户的日常旅行生活之中。
京沪高铁,拉动了国内经济。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之所以平稳发展,应该说高铁功不可没,从国家层面每年8000万的投入,力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从地方层面看,建高铁已成为各地竞相争取的支柱性工程。随着发达完善的高速铁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经济各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正构建起运力强大、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由此引发的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要素,极大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建高铁不仅是地方的形象标志工程,更是富裕百姓的“造血”工程。京沪高铁在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之间架起了一条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快速通道,串起京沪“高铁经济走廊”,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京沪高铁,打出了中国制造品牌。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解决了多年冻土难题,克服了唐古拉山海拔5072米难关,是全球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2008年8月1日,随着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正式迎来高铁时代。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的武广高铁开通运营。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西部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这些中国之最,一张张名片,使得“中国标准”为西方发达国家树立了典范,世界铁路的游戏规则被改写,中国铁路不再是遵守者,而是制定者。
京沪高铁,提升了服务质量。随着四纵四横高铁网的建成,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票难求已经得到明显缓解,春运高铁唱主角已经变成常态。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密度大,从上海虹桥站到北京,日常开行列车253对,平均19分钟就有一趟列车,而最短的发车间隔仅有5分钟,从硬件上基本上实现了“公交化”运营。同时,在软件上,亮点频现,从京沪高铁开通伊始的“七易”服务,到2015年全新推出的“心尚”服务品牌,从 “互联网+”思路,相继推出了微信、微博和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免费WiFi的接入服务,让旅客在候车之余轻松上网,获得更多服务资讯。从国际标准对接上,上海虹桥站在3层站区张贴了203处地标指示,标注中英双语提示和大致走行距离,并安装了30余台3D智能指路机,可以打印路条进行实景导航,无论是购票、乘车,亦或是下车换乘,旅客都可方便地自助完成。
京沪高铁不仅提升了旅行服务质量,而且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为自豪的是中国制造成为了世界共识,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五周年就是历史的见证,也是铁路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向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