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图为贵广高铁榕江站站前广常 王渝明 摄
在风景秀丽的贵广高铁线上,坐落着一个造型独特、民族气息浓郁的高铁站——榕江站。前不久,我和摄影家王渝明老师等人从成都出发,踏上了探访榕江站等贵广高铁沿线站房的黔东南之旅。
榕江站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古州镇小堡村,距离县城约5公里,站房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年旅客发送量46万人,日均上车人数1638人,设到发线4条、站台2座,有3个人工售票窗口、5个自助售票机、旅客地道一座。车站前设广场,与县城规划区衔接。这是榕江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有了它以后,榕江这片横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两大流域的多彩土地,终于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
虽然之前也对榕江站有了一些了解,但当看到榕江站的第一眼时,我们还是被它的外观深深地吸引住了。
榕江站的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侗族传统的鼓楼。侗族鼓楼设计极富视觉效果。整个榕江站站厅左右对称,房屋面是钢网架设计;最抓人眼球的是那三层递进而上的屋檐——层次分明,级级向上,飞檐走阁,呈宝塔形,突出部分都有翘脚,楼顶是连串的锐利顶尖,直刺苍穹。整个建筑散发出浓郁的民族和古典气息,不禁让我想起李太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的诗句。
鼓楼是侗乡独具风格的建筑,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因此侗族文化又被称作鼓楼文化。
榕江站站房一共有3层,因为侗族认为奇数是吉祥之数,故鼓楼在重檐上皆为单数,最少有一层,最多达21层。
侗族鼓楼别出心裁的设计无不体现了榕江站建设者们的巧妙构思和辛勤付出。在这黔东南广袤的青山绿水之间,榕江站古朴的姿态在无声无息中汇入了奔腾的现代化洪流,一点一滴,凝聚着建设者的无穷智慧,以及当地民众对于融入更广阔世界的渴望。
正当我们在站前广场上徜徉漫步,仔细欣赏榕江站的景观时,一群身着侗族传统服饰的男女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满怀好奇心,我走上前去,和一名侗族兄弟搭上了话。他告诉我们,他们是一个唱侗族大歌的合唱团,都来自黎平县,现在在等火车去广州,参加一个文化活动。他们以前也到外地表演过,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旅途舟车劳顿,确实挺辛苦。现在榕江通了高铁,他们外出方便多了。他还说,在侗族大歌面临失传的今天,他们更需要把它唱出去,这对于保护这项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非凡。
听了侗族兄弟的诉说,我突然觉得,贵广高铁不仅仅承载着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还担负着保护和发扬这片古老大地文化精粹的使命。而眼前的榕江站完美地诠释了这两点:当地百姓和广大旅客在享受更便捷出行的同时,也见证了民族文化的美丽绽放。
而这一切,也构成了中国铁路的一道绚丽的文化景观。
不知不觉间,到了和榕江站说再见的时候。在这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黔东南侗族之乡,我们能感觉到榕江站那三层鼓楼,正庄严地注视着这群山深处的古老大地。它是历史的传承者,诉说着千百年来各族人民与这片家园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它又是历史的创造者,将云贵高原郁积了多年的蓬勃力量,远远地伸向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圈,伸向与中国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辽阔世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