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周恩来号与时代一路前行

2016-01-10 08:45:1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p> 力机车有限公司竣工落成,成为第四代 “周恩来号”机车。

2015年5月4日,第四代 “周恩来号”机车HXD1D-1898号正式上线运行,担当T7606/7605次特快旅客列车上海至南京段的牵引任务。将来,随着宁启铁路电气化工程开通, “周恩来号”机车担当牵引的区段将延伸至周恩来的故乡——淮安。

心系旅客 一丝不苟

时刻牢记安全

历任 “周恩来号”机车组成员以周总理为榜样,以 “手握闸把、心系旅客”为座右铭,以强烈的安全意识,以 “风笛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动想到旅客”的高度责任心,努力实现 “列列安全,趟趟正点,站站平稳”的工作目标,用心体验和实践“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心系旅客,就得平稳操作,让列车上的旅客乘坐放心舒适。 “周恩来号”机车组成员根据线路纵断面及牵引列车车厢的不同类型、制动性能等具体情况,反复试验、分析、研究,并将自己视为一位挑剔的旅客,多次利用休息时间跟车体验,不断摸索让列车平稳运行的操纵方法。

“周恩来号”机车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旅客至上”理念,不断总结经验。他们根据天气、风向、牵引吨位、机车状态等情况,摸索形成了一套确保行车安全、平稳操纵的方法:上班出勤做到 “二充分、三提前”,途中?望信号执行 “四不二二制”,出乘作业做到 “五个一”,出乘全过程做到 “三个不”,等信号做到“三早”,超前预想严把 “四关”……

上海机务段安全史上,记录着“周恩来号”机车组两件重要的事。一件是2001年9月24日,司机王志军担当T14次特快列车的牵引任务,途中,狂风暴雨,雷电交加。王志军和机班成员相互提醒,加强?望。当列车以每小时130公里的速度接近洛社站进站信号机时,进站信号突然由绿灯变为红灯。说时迟,那时快,王志军反应迅速,果断刹车,列车终于在信号机前100米处停了下来。

另一件事发生在2001年冬季。司机郑 兵与王岭共同担当Z13次列车的牵引任务。当他们在南京至林场区段进行机械间巡检时,发现一根滑油管出现裂缝,便立即用包扎工具进行捆扎。郑 兵不放心,留在机械间继续观察。突然滑油管爆裂,郑 兵大声对王岭说: “你先安心开车,我来处理这儿,过会我们再轮换,绝对不能让列车出一点事!”他边说边拿起地上的桶将外漏的机油接住,再将接到的漏油从加油口倒回。

就这样,在3个多小时里,两人轮流忍着刺鼻的气味一刻不停地接油、倒油,直到列车安全、正点到达上海站。这时,两人才发现自己的身上、手上满是油渍,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胳膊酸得抬不起来了……

正是凭着这样的责任心, “周恩来号”机车组才不断交出优异成绩。迄今,他们已实现安全行驶1100万公里。

唯先是学 精益求精

练就过硬本领

“在3公里开外,以130公里的时速进站,做到一站停妥、准确对标。郑 兵的这个技术水平令同行钦佩,已接近通过模拟运行环境所得出的量值。”一位专家感叹道。而当年“周恩来号”机车组中能掌握这个令人咋舌技能的,远不止郑 兵一人。

“周恩来号”机车组驾驶Z14次列车从上海到蚌埠,一个单程比原来节省300公斤油,让其他机车组司机佩服不已。同行们都清楚,能省出这么多油,司机必须将线路上的弯道、坡道、限速地段以及一路上所有的线路参数都贮存在脑海里,同时驾驶技术必须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练技能,学本领,是 “周恩来号”机车组成员的自觉行动。每次小辅修,机车组的司机都会自觉放弃休息时间,主动参与整修工作。许多人因此练就了通过 “听声音、闻味道、摸温度”就能判别机车运用状态的 “绝技”。

有人说, “周恩来号”机车组成员的操作做到了 “人车合一”。只有他们知道,自己为此付出过多少心血!对上海到蚌埠近500公里长的线路,他们多次进行现场勘查、测量,掌握了线路路况等各种参数,并精确计算出制动距离和加速距离,尽可能做到与监控曲线同步,最大限度地确保列车运行正点率和平稳性。操作时反复摸索手柄 “转数”直至最佳,使得柴油机功率发挥到最大。

锤炼作风 熔炼精神

培育优秀人才

“周恩来号”机车组,是一所育人才、出能手的 “学校”。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先进人物从这里走出,走上关键岗位,走向管理部门。

全路机务系统最年轻的工人技师就来自 “周恩来号”机车组。他就是在DF4型机车给油、保养竞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的蔡毓靖。1997年,25岁的他以全优的成绩考上工人技师。

西南交大唯一一位来自铁路一线工作岗位的授课人也来自 “周恩来号”机车组,他就是我国首批动车组司机王岭。现任段职教科副科长的王岭,曾是全路首批20位赴国外学习动车组驾驶技术的学员之一,与他同行的,还有同为 “周恩来号”机车组成员、现任段动车运用车间党总支副书记郑 兵。38年来, “周恩来号”机车组一共培养了40余位省部级技术能手、1位全国劳动模范、30多位省部级先进个人。

“严、细、实”是锤炼机车组成员工作作风的利器。机车组成员每次都要提前2个小时上班,下班花近3个小时保养机车。他们的机车保养始终是全段最好的,性能也始终是最稳定的,做到了轮子两面光、车架四面光,司机室的地板交班不留脚樱有人做过实验,穿着白衬衫在保养过的 “周恩来号”机车底部穿行,衣服依然洁白如初。

“积极向上、乐观进缺的精神,一直在 “周恩来号”机车组传承着。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是机车组的 “基因”。每周一学,每月一考,更是他们一直坚持的制度。光阴荏苒,38年过去了,机车组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种精神薪火相传,从未改变。

现在的 “周恩来号”机车组有成员23名,几乎都是年轻人。王昕鹏、王敏勇等都是 “90后”,十分好学,经常通过微信向师傅们讨教。当过兵、持大专文凭的薛彤学习十分刻苦,一本 《技规》差不多被他翻烂了,在业余时间,他还攻读本科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入路2年时间,他就顺利考上司机。 “在 ‘周恩来号’机车组,不学哪行呢?”薛彤腼腆地说。

忠诚继承传统,着力打造一个具有时代特色、富有朝气与活力的 “周恩来号”,让伟人的旗帜高高飘扬在高铁时代,是当下机车组的努力方向,也是历任机车组成员的共同愿望。

牢记使命 光大精神

怀揣梦想前行

首任司机长沈维忠已经80岁了。从驾驶 “周恩来号”机车的那天起,他就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这台机车。“下班回公寓就与同事相互交流技术业务,无论是母亲住院还是孩子生病,都不曾因此回过家。”回忆起当年驾驶 “周恩来号”的时光,老人深情依旧。

第10任 “周恩来号”机车组司机长计磊是 “80后”。2010年4月,沪宁高铁进行联调联试,计磊主动向领导请缨。他驾驶着机车严格执标,在狭小的司机室重复上百次规定动作和口语,一天下来口干舌燥,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一个月也不能回一次家。 “我是 ‘周恩来号’机车组的成员,这点苦不值得一提。”计磊说。

从第1任到第10任, “周恩来号”机车组司机始终用周总理的精神激励自己,激发全段职工奋发努力。

“周恩来号”机车组 “开车想着坐车人”的服务理念,已成为全段抓好安全、搞好生产的共识。同时,学技练功的热潮,在全段经久不衰,刻苦钻研业务、自觉学技练功风气越来越浓。 “周恩来号” “唯先是学,精益求精”的精神正在光大。每逢机车组组织班组学习时,不少司机早上5点下班后一直等到8点,为的就是向“周恩来号”机车组司机学习取经。

“周恩来号”机车组成员在历年的全路、全局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优异。2014年,在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陈尧取得电力机车司机第五名,并获得 “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去年,吴漩在路局机务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内燃机车司机第二名。

雄关漫道何足惧,丹心一片向未来。新的时代、新的引领, “周恩来号”机车组司机秉承历史使命,锐意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天地驰骋。

本文图片均由张翎提供

</p>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