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就要开建的消息在中卫市民中广泛传播,每位市民都会围绕这个话题和家人朋友讨论上半天。城际铁路的开建将圆中卫人民的高铁梦。”(9月11日 《中卫日报》)

中国高铁的发展可谓是一部艰辛的创业史。从最初的建设过快到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从建设资金不足道负债过高,可以说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困难重重。尤其是在中国高铁建设的关键时期,又出现了“7.23”甬温线动车相撞事故,让中国高铁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可是紧随其后中国高铁建设到了收获的季节,开通运行的线路在不断增加。如今,随着高铁网络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高铁带来的便利,“安全优质、高效快捷”已经成为了大家对高铁评价依据,从刚开始的排斥到现在的列队欢迎,中国高铁正在经历着一场展翅翱翔的革命。

在我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跟快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与其它交通运输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铁路运输行业“一票难求”的现象愈演愈烈,铁路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

尤其是随着城市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使资源在不同城市间频繁调配已变得平常,城市间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就会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的快速增长,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高铁运输模式,已经完成符合现代人的出行需求,目前,中国高铁已经超过1.7万公里,投入运营的动车组达1800余组动车组列车,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3000余列,运送旅客约300万人。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铁网预计覆盖8成50万以上人口城市。

城际铁路具有公交化的许多特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尤其是城际铁路运输低碳、节能功效明显,能够在完成相同运输工作量,消耗的能量比公路、航空少2到6倍。同时,城际铁路发展还将促进同城效应的出现,产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对就业和工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