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20亿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一成。数据显示其中个别以桂林、峨眉山、黄山等为代表的传统景区由于沿线高铁的开通,游客路途花费时间明显呈现出大幅缩短的态势,随之而来的则是可观的旅客流量增长。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铁网络“四纵四横”的逐渐成形、完善,高铁营业里程的不断延伸,我们所选择的外出旅行方式也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高铁旅游新方式开始慢慢走近人们的视线。其实中国高铁早在设计之初,就顾及到了利用高铁线路串联起九州大地上的各个景点。同时人们利用原本就紧凑且难得的节假日时机出行,时间成为游客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新起的高铁旅游方式正在以其优惠而快速的优势,凸显出她的魅力所在。
从历年数据分析来看,9月上旬作为旅游出行旺季月份,大部分景点门票价格都处于季节性低位。值此之际,对于铁路部门刚推出的新兴服务产品高铁旅游而言,在面临旅游旺季冲击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省时是高铁旅游的最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然而“人无完人”,同时高铁旅游又是铁路部门新推出的服务产品,难免存在不足。出站换乘不便,“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难以解决就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最近新开通的高铁旅游景点之中,只有成绵乐高铁将终点站直接铺设到了峨眉山脚下,去往其他景点的游客在出站之后或多或少需要面临换乘的情况,由此带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一旦铁路部门未能处理好这一关,高铁旅游的服务产品也必将遭遇“开门黑”。
既然高铁旅游主打“快旅慢游”的品牌,那么铁路部门完全有理由做好“快旅”与“慢游”之间的衔接工作。铁路部门应加强与地方政府、运输以及旅游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构建服务联盟,拉长产业链,竭力创造、增加增值环节,实现高铁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对接。铁路部门通过与景点所在地合作,充分利用中国高铁的速度,发挥高铁的作用,让广大游客出行真正受益。
高铁的网络已经“编织”好,沿线的景点也已经“串联”好,就看铁路部门如何打好手中这张牌。当然高铁旅游也只是一个新事物,还需要摸索着成长,随着后期不断的完善,未来必然会逐渐受到公众的接纳。作为发起者的铁路部门,必须要把这个高铁延伸产品的蛋糕做大、做强、做好、做的让人民满意。另一方面,铁路部门推出高铁旅游产品也是出于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带动景点周边的经济发展,从而增强铁路运输企业的活力,最终形成共赢的局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