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马鹏霄)8月5日9时30分,在乌海站内三场310号和312号道岔处,乌海工务段乌海线路车间二工区的职工正在火辣辣的烈日下进行道岔打磨作业。

“小袁,这里再打磨打磨。” “翁工长,我刚用手摸了很平顺没有肥边。” “你戴手套摸得不准,至少差2毫米。”副工长翁志新对青工袁宗光说道。

翁志新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拿着道尺一会儿蹲下检查道岔的几何尺寸,一会儿蹲下赤手摸着烫手的钢轨检查打磨的平整度,一会儿双膝跪在40摄氏度的钢轨上检查高低水平……汗水顺着他脸颊直往下淌。

笔者走到钢轨旁蹲下摸了一下钢轨,烫得缩回了手。 “我们翁工长的手那是铁打的,不怕烫,他右手食指的老茧可厚了。”在一旁打磨的袁宗光说。

10时,后背湿透的袁宗光推着打磨机认真细致地打磨着钢轨,每打磨一段他就蹲下用手摸摸平整度,确保平顺达标后再向前推移。

他在高温下戴着头盔持续作业30多分钟,没有顾上喝一口水,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干了后,留下一道道白色痕迹。

10时30分,打磨作业接近尾声,翁志新对打磨后的钢轨、道岔的几何尺寸进行了回检,将检查数据记录在检查本上,最终确认无误后才通知大家下道。

为了确保暑期运输安全,他们每天都在一丝不苟地为线路把脉 “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