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石狮和动车卢沟桥畔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2015-06-07 10:08:5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吴昊

本报记者 吴昊

图为6月3日,一列动车从卢沟桥旁的京广高铁高架桥上飞驰而过。历史上,卢沟桥曾是北京进出内蒙古和南下中原的主要通道。如今,随着铁路、公路、航空等现代交通方式的快速发展,卢沟桥早已卸下交通重担,成为知名历史文化景观。刘坤弟 摄

哈齐客专联调联试,合福高铁试运行……在中国版图上,高铁渐成网络;在世界领域,高铁也正走出国门。人们对于高铁的认知,早不止于更快更舒适更便捷,而把它看成是展现国家发展实力的一项重要成果。

数据显示,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1.2万公里,其中高铁已逾1.6万公里。另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消息,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安排开行旅客列车2844.5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696对,较原有运行图增开97对。

“宛平城正在修葺,卢沟桥依然静静地俯卧在那里,默默注视着不远处驶过的动车。”@晓弟近日在朋友圈发布一条微信。他在微信中念兹在兹的,便是与卢沟桥朝夕相伴的京广高铁。据统计,京广高铁每日开行动车近400趟,大致相当于3分钟一趟。

6月初的夏日阳光直射在卢沟桥上。记者踏着凹凸不平的石砌路,细细瞅着路上深深浅浅的车辙,马蹄的嗒嗒声、车轮转动的吱扭声混着人声、脚步声,仿佛隔空突然在耳畔响起——那是 《帝京景物略》中卢沟桥上清明上河图般的韵致,那是马可·波罗在自己的游记中描摹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场景。

“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这是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在 《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对卢沟桥上的狮子的精彩描摹,也是穿越数百年历史烟云之后,记者、游客眼中如今的卢沟桥石狮。

在人们的日常惯性认知中,石桥、石狮的印象叠加,就等于 “卢沟桥”3个字。在一项国外的旅游调查中显示,北京认知度最高的前5个旅游景点,卢沟桥便名列其中。

而对于中国人而言, “卢沟桥”3个字组合而成的名词,如果仅仅代表着一个旅游景点,就显得太过简单了。无论是谁,一提起卢沟桥都会立刻联想起中国近代那一段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历史——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也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常

看着石狮上依旧留存的弹痕,遥想着发生在这里的惨烈战斗,感受着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直到那箭矢般的高铁身影从眼前晃过,历史与现实,就这样毫无违和感地联结在了一起。

石狮与动车,在历史的坐标系中,占据不同的坐标点:石狮讲述着中国人民抵御外侮、奋发图强的历史,也让现今的人们不断反思历史,找寻继续前行的动力;动车诉说着现在与未来,在现实中人们所感受到的高铁带来的种种益处,面向未来所能预见的发展前景。

于是,历史的横剖面在摄影者的镜头中,给我们留下这样一幅带有组合感的凝固画面——石狮,为这座端庄大气的城市留下记忆的回响;动车,让这座现代而青春勃发的城市多了几分灵动。

石狮和动车,在卢沟桥畔进行着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上一篇:将免收签证费
下一篇:雷锋不老霞满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