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本报记者 傅世忠 本报特约通讯员 任卫云 夏 亮

重锤整治——着力根治 “软弱涣散”问题。突出问题导向,组织集体座谈400余场次、参加党支部 “三会一课”180次、与3000余名党员面对面谈心,对后进党支部逐一 “过筛子”;调整与强化培训35名党支部书记;建立局、站段、车间重点整顿党支部联系点60个……

蹲点打造——引导打造 “标准化党支部”。选派精干力量,对30个运输生产站段的337个车间党支部、1297个班组党支部一一蹲点把关,解决党支部设置、职能定位、组织制度落实、 “三创三无”活动开展、党员作用发挥等各类问题730多个……

优化管理——健全完善各级组织体系。各单位共确定需废止制度55项、修订制度87项、建议制度166项;明确车间党支部8项权责、班组党支部4项权责;换届改选145个党支部 (总支),调整81个党支部、86名党支部书记,增补选46名支委……

激发干劲——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对33029名党员集中进行党性党风教育,推广 “党内金牌探伤组”和 “党员110故障报警服务中心”等11个全局党内优质品牌,全局1680名党员实现 “三无”目标……

一组组大数据背后,是呼和浩特铁路局党委在推进运输一线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中的串串足迹。重锤整治、蹲点打造、优化管理、激发干劲,正在锻造出草原铁路党建 “合金钢”。</p><p>

<b>组织放心、职工满意的“硬堡垒”是这样 “炼”成的

</b></p><p>党支部设置与运输生产不能有机结合,造成党支部功能弱化;

党支部工作落在纸上多,党课少开或不开,党员大会不规范……

2014年,一份关于基层党支部现状的调研报告,让呼和浩特局党委陷入思考。这份调研,是这个局党委的 “用心之作”。为避免活动 “浮”在上面、“搞”在表面,呼和浩特局党委提出“先调研找准问题,后制订实施方案”。

呼和浩特局党委主要领导带队,历时121天,两次深入全局6个地区、48个车间和班组党支部平推调研,与一线党员交流,听取建议,剖析原因……将涉及党支部班子建设、基本制度、作用发挥、党员先进性4个方面12大类问题逐步摸清。

直面问题,呼和浩特局党委进行深刻反思:运输一线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不是要不要抓的问题,而是如何把 “企业管理原理贯穿到党建工作中、下气力 ‘抓实、抓好、抓强’”的大问题,务必要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运输一线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有机结合,借力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传承党内 “三创三无”活动经验,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抓巩固、三年提品质的步骤,真正把党支部建成 “班子坚强、队伍过硬、制度健全、作用突出、职工满意”的 “硬堡垒”。

让思想认识 “登高望远”。呼和浩特局党委对全局606名车间党支部书记素质进行集中强化。局党委书记张建国登上讲台,给学员传经验、讲方法。各站段同步跟进,通过与支委班子座谈研讨、开展党员群众谈话、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查问题,找原因……党支部建设的现实意义,在 “兵头将尾”的心中逐步深化,责任意识和履职考核能力得到增强和提升。

让基础建设 “稳固坚实”。呼和浩特局党委按照 “先立标准、定制度,然后抓落地、见实效”的思路,从最基本的规范要求抓起,解决部分党支部书记不明白、不会干的问题;利用党内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科技手段,建立党组织结构树;组织局属单位梳理党支部工作制度,制定党支部制度修、建、废清单;强化后备党支部书记培养,组建局属单位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按“一人一方案”制定培养路线和时间表;发挥 “三创三无”活动的作用,让 “先锋岗” “红旗区”成为建设标杆,让党支部和党员作用从 “无形”变 “有形”。</p>

让指导帮助 “清晰明了”。为了少走 “回头路”,呼和浩特局党委准确掌握党支部数量和设置难点,提出 “边调研边优化,能优化的及时优化,不易把握或难度较大的,作为课题专项研究解决”原则,创造性地进行 “下线蹲点指导”。该局党委组织部部长、副部长、党员支部科科长分片带队,深入一线调研,详细厘清党支部基本功能,讲清党支部工作与行政工作关系,激励基层党组织干部倾力推进党支部建设,并针对调整优化中难度较大的党支部,分系统、分专业打造最优案例,实现以点带面的 “蝶变效应”。

<b>“强班子、健机制、硬队伍”的燎原态势,是这样“燃”成的

</b>

在呼和浩特局党委强力推动下,在站段党委合力作用下, “强班子、健机制、硬队伍”如同星火,在草原铁路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运输一线党支部的机构设置怎样更加科学合理?这关系到基层党支部的“堡垒”是不是更加强劲有力。

包头车辆段包头乘务车间承担着图定11趟旅客列车整备值乘任务,党员人数多、流动性大。车间党总支下设的两个党支部覆盖面广,由车间干部兼职的党支部书记只能 “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该症结,指导组蹲点指导,按照值乘车次交路,重新设置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全部由党员乘务指导兼任,班组工作和党支部工作结合开展,把队伍 “攥成拳头”。

呼和浩特货运中心成立不足一年,该中心党支部边干工作边优化,针对营销任务增加的实际,不仅及时调整党支部设置,还创新成立 “红旗”和 “先锋”两个党员营销突击组,在 “白货”营销战场上大显身手。

运输一线党支部的组织制度怎样更加贴近一线生产?这关系到党组织作用能否传递到一线,落实到关键点上。制度要从一线来,更要到基层去。

集宁机务段呼和浩特运用车间党总支书记张晶运用 “职工思想动态直通车”机制,完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档案、记录与青工家长沟通交流的信息,因地制宜解开职工的思想疙瘩,使 “两违”数量逐月下降。

乌海工务段乌海西车间党支部将组织制度配合现场作业情况相应更新,从一线日常管理中寻找 “模型”,设立32个岗、7个区开展工作。工务的集体作业特性要求很多关键岗位必须按区包保,过去经常出现 “包而不保”的 “两张皮”现象,在优化班组考核机制后,该车间成功杜绝了这一现象。

运输一线的党支部书记怎样做到“长袖善舞”?这关系到基层党支部的“兵头将尾”能不能成为 “主心骨”。

集宁站 “半路出家”的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栗晓带着 “怎样创新党总支工作”的课题, “抡”出职工思想工作 “三板斧”,推出 “爱萍爱心帮扶法” “淑芳导购售票法”等服务品牌,党总支连续18个月被该站评为标杆党总支。

在包头客运段,所有的列车长都是兼职党支部书记,在日常管理中如何掌握好行政与党务的平衡点,成为了一种必要的能力。对此,呼京车队 “80后”列车长兼党支部书记张瑾颇有体会:“列车一开,我就要绷紧 ‘举旗人’和‘兵头’双重弦,一个疏导思想,一个督导行为。”

<b>“一盏灯” “一面旗”的向心力,是这样 “聚”成的

</b>

呼和浩特局的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推进一年来,如同记记重锤,锻造着草原铁路党建这块 “合金钢”。党员如同一盏灯,党支部就像一面旗,汇聚全局之力。

“堡垒”更坚强,动力更充足。2014年,呼和浩特站站房改造时,面对每8.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的安全压力,加上站房施工区域被隔离、日均发送旅客量大的服务压力,该站党委安排车间干部、专业科室干部拿着喇叭巡查每个角落,强化出行安全;客运车间党支部提出把原来的5间办公室减到2间,把更多的空间让给旅客; “峻屹服务队”把班制由3班倒改成2班倒,累了就靠在墙上歇一会儿。

集宁车辆段从安全教育、激发活力、加强考评等环节着手,党内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段去年实现一线“三无”党员比例月均达90%以上,较2013年提高近3倍。

管理更扎实,作风更务实。包头西站运转三车间地处包头市重工业密集区的包头北站,工作量大、安全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党支部工作一直都是 “老大难”。借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这一 “东风”,该车间党支部书记李庆生总结出一套 “走心”管理法。一名调车长干活马虎,李庆生只要赶上党员开会,就不停地对他唠叨标准化作业方法和安全警示教育事项,激励他养成标准化作业习惯。后来,这名调车长成为了班组标兵。

无论是在客运服务、货运营销、攻坚克难、节支降耗的主战场,还是在服务职工、保障职工的后方阵地,都有党员的身影。呼和浩特站以 “优化3个班组党支部,增加28个责任岗和40个责任区”为目标,发挥党员服务明星、安全标兵和孙奇服务品牌的作用,取得单日旅客发送超2万人的历史最好成绩。包头车辆段检修车间装配组职工郭晓俊的孩子被确诊为白血病后,该车间党总支积极联系天津医院,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住进医院。当得知孩子需要定时输送血小板时,该车间党总支又连夜召集党员组成献血队伍,带着车间募集的3万多元 “爱心款”赶往天津。集宁车辆段6名党员用 “土办法”研制出车辆检修工装设备22套、革新改造机械设备63套,累计获24个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奖,还被授予全局 “党内优质品牌”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