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世忠 夏 亮 闫蔚林
家住包头的21岁女大学生刘阳,前些天陪同奶奶从呼和浩特回包头时,一进入呼和浩特站的站台,就有了从未有过的体验。
站台上比往日里多了两间小屋子,屋子的门楣上写着四个字: “温馨驿站”。
当刘阳和奶奶被呼和浩特站的客运服务员让进干净温馨的小屋后,她才知晓:这是春运中,车站专门给重点旅客设置在站台上的候车屋,以免他们在站台上等车时挨冻。
刘阳说: “那一刻,我觉得铁路太人性化了。”
“旅客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旅客的赞誉就是我们的动力。”这样的春运理念牢牢地贯穿在了呼和浩特站今年春运中。
呼和浩特站有 “孙奇温馨服务台”,还有 “峻屹爱心服务队”,这些服务品牌受到了旅客的好评。如何让服务再贴切些、再细致些?呼和浩特站了解到,春运客流大,应该让重点旅客及早到站台上候车,可内蒙古冬春之季风大天寒,站在站台上候车又太冷,怎么办?他们在实地调研和思考后,创新工作方法,专门在4个站台上分别腾出两间16平方米的房间,作为重点旅客临时候车区,并命名为“温馨驿站”。
“温馨驿站”内设有暖风空调和保暖座椅,还提供儿童玩具、图书等物品,让旅客感受到浓浓的温情。
哈尔滨籍旅客寇宝也感受到了 “温馨驿站”的温暖: “带小孩出门,就怕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没想到今年站台上多了专设的候车屋,铁路服务细节抓得太到位了。”
准备从呼和浩特前往山东潍坊的82岁李奶奶,坐在温暖的 “温馨驿站”里,与车站工作人员拉起家常: “这小屋真是暖和,我腿疼就怕冻,待在这小屋,不仅能提前在站台上等车,还能带孩子歇歇脚呢!”
一旁的李奶奶的女儿此时拿出手机高兴地摇一摇: “在候车室,扫扫‘魅力呼站’微信二维码,一下子就登录到了呼和浩特站的微信平台,不仅能查询列车时刻,还有预约服务、失物招领、旅客出行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
听着女儿的话,李奶奶也乐出了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