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章位)3月6日的清晨,沪昆线红土沟双线大桥上疾风劲吹,吹得人眯着眼、皱着眉。曲靖工务段红土沟桥路工区的班长王顺旭披着晨光、带着微笑迎了上来。
曲靖桥路维修车间副主任徐肖珊快步上前,大力拍了拍王顺旭的肩膀:“老王,今天作业安排好了吗?你真是闲不住啊,春节就一直在工区值班,收假了也不补休。”
面色黝黑、头发花白的王顺旭搓了搓手,依旧微笑着说:“这是我的最后一个春运,快离开铁路了,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休息上。”
“今年春节,老王在工区留守,检查设备、看守点培训看守工,一直都没休息。”徐肖珊向记者介绍。38年的老职工、29年的老党员,王顺旭踏着工区管内70多公里的桥和路,从小王变成老王、从一个青葱少年走成了一位退休在即的老班长。
王顺旭是该段桥路工中的“老资格”,在岗桥路工里面数他年纪最大,担任工班长20余年,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所带领的班组,从未发生过安全意外,曾于97年荣获路局“新长征突击手”,并先后4次被段评为先进生产者、安全明星。
“老王平时上下班途中都会对设备进行检查,好多年一直坚持这个习惯。”在采访中,徐肖珊告诉记者,王顺旭曾发现安全隐患10余起。去年8月29日,他在上班的途中,行至沪昆线2437公里110米处时,发现了一个深1.7米的溶洞,他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带领工区人员消除隐患,确保了设备安全。
“石贵威,你的安全绳缩短一点,留太长了不够安全。”“王玉祥,除锈的方法不对,容易划破手。”王顺旭时刻紧盯作业人员,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提醒纠正,亲身示范。工区近年分来5名大学生,在老王的带领下,现在都已经逐步成长为工区的生产骨干。
在桥梁步行板托架处,作业人员孟瑞金身系安全带,安全绳牢牢地扣在钢梁上,眼盯钢丝刷划过的地方,来回舞动,一阵阵灰尘随风消散,飘落到他的脸上。在王顺旭的指导下,他专心地除锈、涂油漆、涂润滑油,细心地按每一个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业。
“小孟,这个位置再上点润滑油。”王顺旭对他们每一处作业细心地进行回检,任何地方毫无遗漏。
王顺旭告诉记者,桥梁托架、螺栓锈蚀,存在失效等隐患,春节收假以后,工区就及时上报作业计划,对这座240多米的大桥进行除锈涂漆、螺栓涂油,消除安全隐患。
桥上的风未曾有一丝停止的迹象,吹得人表情僵硬。徐肖珊看着不远处的王顺旭娴熟地忙碌着,感慨地说:“老王这是把工区当家,把这些桥路设备当自己孩子一般照顾。”
红土沟桥路工区现在所在位置是原来贵昆线的线路工区,工区撤走以后,附近被村民的牲畜“占领”,树木也被挖得一棵不剩。2013年4月成立桥路工区的时候,王顺旭带领大伙除杂草、粉刷墙面、开垦菜地,还从山上挖来花草苗木种植。几个月后,工区花开了、菜绿了,焕然一新。
把工区当家的王顺旭,迎送着一个又一个春运,走过寒来暑往,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尾声,他坚定而执着。2014年年底就该退休的他,放心不下设备,放心不下新来的职工,主动申请延迟退休半年,但今年5月,老王真的要走了。
“以后这条路,就是年轻人来走了,下一个春运我就是坐车的旅客了。”老王看着正在作业的几个小年轻,言语中透露出希望与不舍。“但我一定会站好自己最后一个春运这班岗!”王顺旭坚定的话语,被大桥上的风送出很远、很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