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给人最多的印象是候车室里拥挤的人潮、售票室里排队的长龙、火车上横七竖八的叠罗汉、网络上热门火车票的秒抢……在人们的记忆深处,铁路是春运里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春运也在悄然变化。而铁路正像是一支画笔,描绘着这些年来春运的点滴变化。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如今的动车组和高铁列车,火车的更新换代不仅改变了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火车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让人依赖,但在春运中因为以往一票难求的诟病,铁路并没有赢得它应有的赞誉。也许是因为人们对火车的期望值过高,才让它稍有不如人意之处就会被放大。其实,在含蓄内敛的中国人这里,有一种爱不需用言语表达。
如果说我们不爱坐火车,那何来抢票一说?如果说我们不看好铁路,那为何出行高峰期火车趟趟爆满?如果说我们否定铁路的贡献,那缘何由被高铁转为盼高铁?如果说我们不信任铁路,那为何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里,我们把自己送进温暖的火车车厢?如果说旅客与铁路不是一家亲,那为何出行在外之时铁路工作人员总是向有需要的旅客施以援手?
春运,铁路部门一直承担着主要的运输任务,不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铁路部门都是肩负重任、攻坚克难。在春运这样大功率耗能的特殊服务期,他们付出的不仅是日夜坚守的辛苦和汗水,更有不为人知的背井离乡、忠孝难全、情义两难,但是这些离愁别绪和辛酸泪痕都没有阻挡他们为旅客服务的热情。但作为被服务者的上帝,我们不应视作这是理所应当的付出,更不能接受的那样心安理得。
习惯性的抱怨、非理性的迁怒、无常性的焦躁,这些因出行不顺所产生的一系列个人情绪不应淹没了我们的感恩情怀,我们不应该因为不可控的客观条件而忽略了那些无私的奉献。我们没有办法去分担他们的工作,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改变所有人对他们的误解,但是,至少在能力范围之内,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微笑来回馈他们真诚的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