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自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面临着投资放缓、出口压力增大、消费增长不足三重压力。而要实现“稳增长、调节构”的目标,我们不可能再寄希望于“房地产经济”。以习近平、李克强为首的新一届党和政府领导人,为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提出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以期在“陆上国际贸易”和“海上国际贸易”两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我们都知道“运输是经济社会法发展的动脉”,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运输方式的支撑,经济社会越发达的地区,其交通运输往往也越发达,比如说,城市的交通运输比乡村的更为发达、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比发展中国家的更发达、中国东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比中西部地区的更发达。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以前,我们也能清楚的看到:人类文明往往最先兴起于沿江、沿河流域或平原地区;在航海技术高度发展以后,沿海地区往往最先变成了国际贸易的前沿阵地,当今世界大多国家的经贸中心往往都是些“沿海城市”。

中国作为一个海岸线长、陆上邻国众多、国土面积大同时山地丘陵众多的国家,要想实现经济的高度发展,就必须走好“海上贸易”、“陆上贸易”、“沿江(河)贸易”三条路,这也就是国务院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依托长江黄江水道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支撑带”宏伟战略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对外的贸易主要的依托还是海上贸易呢?我想其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经济的底子薄、内需不足、且陆上贸易和沿江沿河贸易的成本较高。不过,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实现了重大复兴——在世界各国的GDP排名中仅次于美国。同时,在以高铁技术、重载技术为代表的铁路新技术的发展和带动下,我们有望实现陆上运输(贸易)新革命,打造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最为典型的例证,莫过于“重庆式的铁路运输”:2010年以来,重庆市在黄奇帆市长的推动下,通过“便捷通关统一货票以减少商检和海关等费用、与其他国家(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以轨道长度入股成立新型物流公司以解决宽窄轨问题、协调货源以提高回程列车运能利用率”等措施,将来往于波兰和重庆的原本运费高达11000美元的铁路运费(40英尺的集装箱)降低为6000美元,目前重庆和波兰的国际班列单程时间需要15天,未来有望压缩为10天,火车运输的价廉、量大、速度高的优势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因此,充分利用“重庆式的铁路运输”运输经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获得极大的成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望实现第二次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