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伊人何处寻,她在‘网’中央。”这是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看到的人总能会心一笑。看似戏谑的一句话,道出了网络的强大和现代人对于网络的依存度。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N张 “网”的叠加,催生出 “网”时代。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 “网”事,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在这不紧不慢、不咸不淡的惯性生活中,已经开行超过1万公里的高铁惊艳了世人。
@钢铁侠发出一条微信:“有了高铁网络,生活真的可以这么任性!可是,小弟真心想知道动车上的那些线和 ‘大辫子’都该怎么称呼啊,哪位高人给脑补一下?”这条微信发到朋友圈不久,便跟帖众多,技术贴、询问帖交流热络。
高铁惊艳、网友求知,这引发了记者采访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化技术方面的专家,以电气化为切入口,从科普的角度将这些技术大咖的专业进行有温度的 “翻译”。
李凯,“80后”,先后参与了合宁、郑西、京石武、贵广等铁路项目建设,还负责编写《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并出版发行,作为国际首席专家 RainerPuschmann在中国工作时的搭档,参与编写行业著作《电气化铁道接触网》。
阳光帅气的李凯说话时,带着些和年龄并不相符的沉稳:“网友关注的其实是高铁电气化建设中的接触网和受电弓,也就是‘那些线’和 ‘大辫子’了。”
通俗地说,接触网是沿高铁线路上空架设、持续不断地直接供电给电力机车的特殊输电线路,导电的电压高达27.5千伏, “可能大家听说过高铁 ‘四电’的概念,包括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电力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而接触网就属于牵引供电系统的一部分。”
专业词汇的加入,让记者这个文科生瞬间被变成理科生的节奏, “如果从作用上说可能会通俗点儿,牵引供电系统就像是不间断地给动车组列车提供能量,保证动车组列车高速持续稳定地运行。”李凯说。
在李凯的讲解中,记者了解到,被网友称之为 “大辫子”的受电弓作为动车组列车与接触网直接接触的唯一受流装置,被业内人士称为电力机车的“空中走行部”;有一个词叫弓网关系,指的就是受电弓和接触网的关系,它和轮轨关系是高速铁路系统极为重要的两个关系;对于接触网的施工,要求异常严格,接触网是各类零部件在工厂预配、现场精确安装而成的庞大供电设备系统,是按照制造航天飞机的要求去预配并安装的,安装之后要用各种科学仪器进行反复检测,比如接触线架设完成后,对接触线平直度进行检测,最大空气间隙不大于万分之一毫米。
万分之一毫米是怎样的概念?看过地图的人,也许注意过地图的一角总会标注比例尺,比例尺精度是用来确认地图上最小地物的大小。通常人眼能分辨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是0.1毫米,因此,把地图上0.1毫米所能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徐元成,“70后”,研究生学历,先后参与了福厦、厦深、贵广等铁路项目建设。
徐元成嗜茶,喜品功夫茶,颇得茶中之味, “一套功夫茶具,不是单有一样器皿就能沏出一杯好茶,需要器皿、工具的协作。如果简单比喻,高铁电气化建设也是如此,说是 ‘四电’拥有四个系统,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的总系统,如果对应具体专业的话,可以对应大学中的交通运输、电气工程等6个单独的专业。然而,要想让高铁跑起来,这四个系统必须协作,整合到一起,这就有了 ‘四电’集成的概念。”
在他的讲解中,冰冷的机械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支撑接触网的有横梁还要有立杆,每一根立杆,外表看似一模一样,实际都是经过一根根测量且定制的,“都是量身定做的,每一根立杆都有自己的数据值,数据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装配和使用上的问题,所以对于测量与安装,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