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广网发布消息,在去年的12月26日铁路总公司大面积调整列车运行图,高铁列车也开始从发达的长三角开进了相对闭塞的湘西。距离不变,时间却压缩了将近三分之二。新一批高铁新线路的陆续开通运营,让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有了高铁贯通的大动脉,还铺设着铁轨成网的“毛细血管”。而铁路“公交化”的运营方式,更让不少工作在金融中心上海、家住周边城市的上班族,过上了打“铁的”上下班的“同城生活”。

上海和南京之间,1908年开始就有了铁路,这段铁路一直都是中国最紧张的干线。如今,运营里程超过300公里的沪宁高铁也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铁,设计速度达到350公里/小时,实际运营速度在300公里/小时。

长三角,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圈之一,还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22个城市,人口将近1亿,形成了世界公认的“第六大城市群”。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网的不断铺陈建设,像蒋小姐这样打“铁的“穿行于长三角各城市间的上班族不在少数。而这种居住和出行模式,在欧洲和日本的不少地方其实早已普及流行。

“比起拥挤费时的城市交通,高铁的环境好、服务好,座位宽敞,最重要的是——准时,习惯了以后,觉得比住在上海更加方便。为什么?首先从车程来说,比住在上海要短,从车上来说,比住在上海去挤公交车挤地铁要来的轻松。”一位常常坐车的旅客如是说道。

铁路公交化,加上24小时运营,确保了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近。新型的城际交通网络,改变的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中国高铁已经完了成从行业“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沪宁高铁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动车组,更是全球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

高铁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时空感觉上的变化, 于普通百姓而言,铁轨和车厢,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速度感和幸福感,常回家看看,也不再是奢望。高铁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为过去;让“云中谁寄锦书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成为历史。

速度快了,时间省了,心和心的距离也更近了。高铁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时空观念,更串联起了城市的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