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在应对乌鲁木齐恶劣天气中,航空公司与铁路部门联手使出了“必杀技”——空铁联运。当日,国航滞留吐鲁番机场的560名旅客,乘坐动车组仅用1个小时就顺利到达乌鲁木齐南站。(人民铁道报 1月16日)

对于三大运输部门来说,恶劣天气一直是公路与民航的短板。面对大量心急如焚的旅客滞留,民航部门担心之中更带着无奈。此时铁路部门立即行动,主动挑起大梁,为民航“减负”,为旅客“解困”,将自身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足见运输部门虽然平时相互竞争,但应对紧急情况时都能同心协力,将旅客安全送到目的地。同时也能窥见铁路部门对运输的担当与优势。

众所周知,自从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以来,铁路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大量的新线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不仅一线城市,二线、三线、甚至到村寨,铁路几乎都有覆盖。如今,“八横八纵”铁路网已基本形成,并且向支线延展,覆盖面越来越广,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当然,面对中国13亿人口,仅凭铁路一家目前还无法满足百姓所有出行要求,不过铁路部门经过市场化改革后,所带来的方便与舒适却是有目共睹。简化货运受理、发展全程物流服务、开办中欧班列、中亚班列、旅游专列、民族文化列车、高铁动卧…一个个全新的特色服务与理念,彻底将曾经“慢累烦”的乘车尴尬转换为“高大上”的乘车新体验,着实让广大百姓真正“爽”了一回。

不可否认,三大运输业各有优势,不可一概而论。对于百姓来说,只有三大运输业各自发挥其长处,形成合力,才能引领交通业快速积极发展,真正方便广大旅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铁路市场化运作,引入竞争可谓是审视适度、锦上添花的高明之举。

如今,一年一度的“春运”号角即将吹响,如何使今年春运圆满收官,三大运输必须认真思考,群策群力。作为交通运输顶梁柱,铁路部门早已开始布局,退改签新政、大面积调图等,从元旦客货发送量可见端倪。此时,民航、公路理应发挥其优势,挖掘增效,和铁路部门一起打好春运这场攻坚战才是上上策。

当然,作为旅客来说,也不应只看铁路,发现点滴瑕疵便大肆质疑、批评,伤了铁路人的心。适当分流,理性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出行方式,也算为春运尽一份力。

只要铁、陆、空“三管齐下”,相信再大的运输困难都能逐一解决。理智判断运输业现状,多一些理解与支持,相信无论铁路,航空还是公路,服务只会越来越好。(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