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铁路局已编制完成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并提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此外,国家铁路局将及时启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编制研究。(东方早报1月7日)

    刚刚过去的2014年12月是我国高铁建设的鼎盛月,一月之间有七条高铁通车运营,一条具备开通条件,仅26日一天,兰新高铁、贵广铁路和南广铁路三条铁路同日开通,成为历年来新增高铁里程最长、线路开通也最多的一天,标志着我国“五纵五横”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

今年是铁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比2010年增长2.9万公里。从目前进展情况看,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透露,由于各地都在加快建设,到2015年底,全国铁路里程将达到14万公里,将远超铁路“十二五”规划的12万公里。

随着一条条高铁线路的建成,坐车日行万公里已经不是神话,早上在广州喝茶,晚上到北京吃烤鸭已经变成了现实。高铁的建成拉近城市空间,在方便旅客出行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不仅成为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拳头项目,而且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形象品牌。高铁效应释放的改革红利,给百姓带来的实惠,有目共睹,举世公认。

如果说铁路的前期工程主要注重线路和枢纽建设,那么随着“五纵五横”主骨架的形成,今后高铁建设的主题也将悄然发生变化,就好比一个建筑体,主架构形成后还需砖沙来添补充实,主体结构才能更稳固,通俗的讲,就是让高铁纵横贯通,连网成片,让高铁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桥梁专家王梦恕一语道破天机:今后中国铁路建设的重点将从东部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从重大干线转向中短途城际铁路,“毛细血管”将成为建设重点任务。不言而喻这个“毛细血管”就是高铁的若干支线。日前,从国家层面上看,国家铁路局编制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在报批阶段,发布的铁道行业标准《城际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3-2014),将为吸引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际铁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从地方政府层面上看,如果用迫不及待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建高铁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共识,并且作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优势项目,摆在了优先突出位置。从铁路方面来看,近期密集开工建设的铁路,已经给出了答案,如去年12月份新开工的南昌至吉安至赣州铁路、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工程、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客运专线、长春至白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不可否认今年二年支线铁路建设将再掀高潮。

完善的路网建设,为中国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高铁走近百姓生活,已成时代发展主流,祝福中国高铁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