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调度集中系统,是铁路调度中心对某一区段内的铁路信号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对列车运行直接指挥、管理的技术装备。从系统构成看,该系统由调度中心系统、车站系统、网络通信系统三部分构成。1927年,美国在纽约中央铁路斯坦利至伯威克间开通使用了第一个调度集中系统。CTC系统在美国经历了使用继电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不同年代。现在,美国一家铁路公司采用CTC系统可调度指挥5万公里的铁路线。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以微型计算机代替继电设备的发展趋势,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相继研制出信息化的调度集中系统,将系统的监视、控制、数据统计和报表处理、运行图调整等功能融入一个系统中,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我国铁路开展调度集中系统的研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走过了50多个年头。从分离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布线逻辑发展到如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微机化的CTC系统,功能逐渐强大,可靠性越来越高。2003年以后,我国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分散自律型调度集中系统,目前正在全路范围大量使用。

RBC无线闭塞系统,是基于无线通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根据列车位置情况、运行情况、线路情况、调度命令及进路状态,向管辖区内的所有列车发出列车运行许可和列车控制信息,并通过GSM-R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给车载子系统,保证其管辖范围内列车的运行安全。RBC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处理的信息包括RBC数据库中的线路参数信息,RBC数据库中的列车静态信息,列车的定位信息、列车运行状态信息、多辆列车的列车间隔信息、相邻RBC设备的列车跨区信息以及沿线车站的联锁设备信息等。

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具有超速防护、零速度检测和车门限制等功能,可提供速度限制信息,以保持列车间的安全间隔,使列车在符合限制速度的标准下运行。在ATP完全模式下,动车组在区间的所有减速、等信号、小半径曲线等,都是由车载计算机自动完成,绝对不会超速,并且自动制动减速到需要的速度以下后会自动缓解,以减轻司机的劳动强度。超速防护系统由车载安全计算机单元(VC)、轨道信号接收单元(STM)、应答器信息接收单元(BTM)、人机界面(DMI)等十几项设备组成的,承担着为动车组“导航”的重要作用,目前该系统主要安装在动车组上。

张勋勇 整理 本版插图 乔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