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脑和手机形成无数个控制终端,全景监控着全站各个现场的作业情况。

不仅是长春站,在沈阳铁路局731个车站、430个日均装卸车20辆以上的地点目前均增设了这种视频监控系统,对运输生产和应急指挥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

这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沈阳局在系统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建设中的一项内容。

沈阳局营业里程达11500多公里,拥有职工25万名,每天开行货物列车2206列、旅客列车244对。面对繁重的运输生产任务和巨大的安全压力,沈阳局深刻认识到, “三化”建设是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全局安全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基础工程。</p><p>

<b>顶层设计与基层创建相结合</b>

为把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在 “三化”建设中,沈阳局专门成立了由铁路局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安全副局长任常务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的“三化”建设领导小组。各业务处也成立了 “三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局长王占柱、党委书记张国敏亲力亲为,组织研究方案,确定试点单位,审核试点方案,到场主持召开各个系统试点单位的 “三化”现场会,专题研究推进 “三化”的方向、思路和措施。

按照 “先试点、滚动推、再完善”的总体思路,铁路局和各业务处发挥组织牵头作用,抓好顶层设计,明确“三化”工作的任务目标、方法途径,进行总体安排,形成原则性的部署和模板。

试点单位则根据铁路局文件精神和业务处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具体的落实办法,拿出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操作措施。

沈阳局工务系统按照 “简明、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规范管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流程化,构建了 “一则一册”“一书一卡” “一档一板”和 “两图一表”的总体落实框架。

丹东工务段根据这一框架,结合单位实际、现场实际,在具体环节和细节上深入研究思考,完善了责任控制体系11项制度、过程运作体系22项制度、结果追究体系11项制度的“三个体系建设”。

顶层设计和思考与站段各自发展创造相结合,既突出了重点,也体现了亮点,最终形成了百花齐放、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p><p>

<b>重点建设与全面推进相结合</b>

为保证 “三化”工作取得实效,沈阳局将推进 “三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制度机制建设上,核心放在落实基本规章的流程标准上。他们以基本制度、办法、流程和标准形成了一整套制度机制。

在安全管理规范化上,该局以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岗位安全管理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为重点,构建起管理界面清晰、工作职责明确、紧贴现场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他们对基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手册、安全问题分析制度、安全考核评价办法等进行了完善、规范、推进和健全。</p>

<p>在现场作业标准化上,沈阳局以实现现场作业和设备质量 “双达标”为目标,完善岗位作业标准,优化作业流程,强化作业人员培训,完善班组自控互控措施,狠抓基本规章和作业标准落实。他们完善作业标准及作业流程,加强基本技能培训,强化现场作业监控,抓好标准化设备创建,开展应急处置培训与演练,让标准化作业真正在干部职工中入脑入心,使标准真正贯穿于作业过程。

在检查整治常态化上,这个局完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常态化的专项整治体系,有效落实考核约束机制,健全激励机制。他们突出检查重点,明确检查方式和量化要求,把对安全风险的控制融入到日常安全工作中去,及时消除危及运输安全的突出隐患。他们不仅让干部职工明确了检查什么、怎么检查、谁去检查,还明确了整治什么、什么时间整治、怎么整治,使干部职工逐渐养成了按流程标准作业的习惯。</p><p>

<b>样板推进与鼓励创新相结合

</b>在推进 “三化”建设中,沈阳局提出了 “先试点、滚动推、再完善”的总体思路。

他们首先在各系统确立了12个试点单位,以沈阳局55号文件要求为重点,突出系统性、整体性、规范性,集中精力抓组织、抓推进、抓落实。

4月8日,推进安全 “三化”建设工作现场研讨会在沈阳机务段率先召开,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拓宽了思路,掌握了推进 “三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和措施方法。

5月25日至6月28日,沈阳局相继召开了工务、电务、机务、供电、车辆、运输系统的 “三化”建设现场会,推广试点单位经验做法,将 “三化”建设全面推开。

这些现场会,既是各系统推进“三化”建设的动员部署会,也是 “三化”建设阶段工作立标打样的现场观摩会,更是深入推进 “三化”建设的现场培训会。

在电务系统召开现场会时,这个局不仅组织与会人员观摩了沈阳电务段、沈阳通信段两个 “三化”建设试点单位的现场管理,查阅了基础资料,观看了专题片演示,还认真听取了两个单位推进 “三化”建设的经验做法。

在此基础上,电务系统还注重发现和选树具体落实过程中的典型。吉林电务段结合本段实际,创造性地落实 “三化”建设要求,在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实效。此后,电务系统又在吉林召开了推进典型现场会,以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每次现场会后,各单位都把推进方案要求、现场会精神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各自发展创造,为 “三化”建设的推进提供更宽的思路、更好的做法。</p><p>

<b>基础加强与现场控制相结合

</b>如果不能解决现场问题,不能保证现场安全, “三化”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因此,在 “三化”建设中,沈阳局以现场作业行为达标、设备质量达标为着力点,以现场安全控制为落脚点,从现场反推 “三化”建设,使 “三化”建设立足于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并对现场安全起到直接的控制作用。

首先是透视现场、透析管理、深查隐患、深挖风险,既查清作业风险,又查清管理风险,努力查找并消除各种风险。他们在事故中看风险、在问题中捋风险、在现场中查风险、在规章中找风险、在全员中谈风险,以 “一张清单”来明示预警,在清单中列出159个方面的风险,并以容易造成列车脱轨、冲突、车辆溜逸和LKJ数据错误事故的四大风险为框架,形成了 “11杜绝”目标体系和 “四防”50条措施。

其次是对应职责,将风险项点串起来。每年的汛期,沈阳局管内都会不同程度地遭受水害侵袭。此时,乘务员最害怕的是桥梁出了问题看不到,线路工最担心的是检查发现断桥拦截不及时,车站和调度最着急的是对现场情况不掌握。深入调研后,沈阳局实施了桥梁看守员、车站值班员、机车乘务员的 “桥机联控”制度,工务对桥梁一趟一检查、对车站一次一汇报、对司机一列一联控。这样一来,工务放心放行、机务放心开车、车务放心放车。

最后是上下联动,使管理链条转起来。他们以制度引领为主线,常态推进,让铁路局 “管”起来;以分工履责为引擎,真抓实干,让站段 “转”起来。这个局 “咬”定责任落实这个目标,确保机制运转有序,使风险管理规范入轨,常态可控。</p><p>

<b>安全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b>“三化”建设对于确保安全的作用是具体直接的,对安全文化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两者既相互融合又相互促进。因此,沈阳局把推进 “三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抓、同步推。

这个局党委运用安全文化建设成果,建立安全责任、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常态化教育机制。他们利用全局90个运输单位小电视台,拍摄制作了1200多部安全警示教育专题片、微电影。他们还利用各地的安全警示教育馆对新职人员和重点人员进行直观生动的警示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切实增强安全责任和遵章守纪意识。

此外,他们还把近年来生产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作为教育资源,教育引导职工增强归属感。他们发动职工进行算账对比,使职工树立 “安全就是饭碗”的思想。结合 “三化”建设,今年以来,沈阳局共组织宣讲报告会7352场,召开集体谈心会7184场,一对一谈心82531人。

现场作业标准化是 “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沈阳局党委大力依托文化建设的力量,逐步推进职工安全行为规范化,使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体现在职工自觉执行作业标准、确保运输安全的行为上。

为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固化为基本的作业流程,他们按照图示化、明示化的思路,对照沈阳局安全管理10项机制、58个办法,梳理编制了各工种作业指导书、岗位标准和工作流程并在作业现场揭挂,让职工抬头能见标、作业能对标。

为促进学标对标,他们还运用课件教学、模拟闯关、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加强职工技术业务培训。特别是针对岗位风险点控制,他们坚持班前考一题、班中练一题、班后留一题,促进了职工岗位标准执行能力的提升。

在 “三化”建设实践中,沈阳局精耕细作,认识和掌握了安全管理的规律。今年以来,他们防控风险、看住安全,避免了责任一般C类及以上行车作业事故和性质严重的人身事故,使责任职工死亡事故同比减少了87.5%,安全管理在精耕细作中结出硕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