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父母总会叮嘱: “有份工作不容易,在那边可要好好干。”父母的话,殷玉柱牢记在心。

“好好干,就是要当个有出息的好工人、有知识的 ‘高级蓝领’。”殷玉柱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高级技师。

然而,实际情况却没他想象中那么容易。回想起2011年参加工作之初,因为抬不动货车心盘,急得哭鼻子的经历,殷玉柱有些尴尬: “因为身材矮小,无法承担重体力活,车间了解情况后,把我从台车组调整到了轮轴检查组。”

那时,殷玉柱就暗下决心: “个子小,更要干出大名堂!”

可是,上岗第一天,徒手转动轴承判断故障,就让殷玉柱犯了难:“哪套轴承转起来感觉都差不多,自己觉得有故障的轴承,师傅却说没问题。”心里急成一团火的殷玉柱没吭声,反而沉下心,跟着师傅从 “听、看、摸、捻、转、诊、鉴”七字滚动轴承内部故障检查法慢慢开始学起。

轴端螺栓、施封锁、防松片、标志板是轴承端头 “四小件”,要重点检查;前盖、油封装置、后挡,更要“细上加细”…… 从几毫米的磨耗限度,到车辆运行过程中轴承的受力情况,殷玉柱很快把轴承构造稔熟于心。

手掌放于轴承外圈,用一定力度由轻到重进行按压,C60型货车轴承转动4到5圈,C70/80型货车轴承转动6到7圈,然后快速旋转轴承,听内部声音是否有异常,最后用游隙表测量……轴承检查的技术要领,殷玉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21米长的轮对检查线成了他的“学习课堂”。

闲暇时,工友们聚在一起玩牌、聚会,殷玉柱却很少参加。起初,大家以为他性格孤僻,后来才知道,殷玉柱把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每天下班回到宿舍后,除了做饭和饭后收看央视 《新闻联播》,其余的时间,殷玉柱都在看书学习。简单的宿舍里,除了生活用品外,最显眼的就是他吃饭和学习共用的 “书桌”和桌上已经被翻烂了的业务书。墙上密密麻麻地贴着学习计划表:每周一三五看 《车辆构造与检修》 《轮轴装修工》等车辆检修和轴承检查的理论书籍,每周二四六复习 “台车” “钩缓” “落成” “车体”的8200道业务试题。殷玉柱做题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会的划勾,不会的用彩色笔标记,印象不深的就动笔摘录,最后练习不看选项,把选择题当成填空题做……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知识的不断跟进,殷玉柱自己摸索并总结出了“转轴承、听异音、捻油脂、看外观”的 “十二字不退卸轴承检查法”。他也先后两次在全段青年技能大赛中夺冠。

工作短短3年来,殷玉柱检查、选配优质轮对轴承30多万套,发现各类轴承故障近千件,从没让一套 “带病”轴承上线。

<b>“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党龄短,更需要处处做出表率。”——这个信念,让殷玉柱少了大多数年轻人的 “潇洒”。他一年四季最常穿的就是工装,不抽烟、不喝酒,每个月的花销不到500元。虽然对自己要求有些苛刻,但殷玉柱经常说: “帮助别人,心里踏实。”

</b>“柱子心眼儿特别实诚。”老师傅王世华为殷玉柱竖起了大拇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他肯定要相助。下班时,柱子常主动帮助别人分担工作任务,让路途远的师傅能够按时回家。”

轮轴检查组的22名职工中,青工占了15人,大家都受到过殷玉柱的帮助。和殷玉柱同批入路的青工陈炳瑞一说到自己的进步,就准要先感谢殷玉柱的功劳: “就连 ‘轮对滚动时禁止穿行’ ‘及时安放止轮器’这些安全事项,他都会细心提醒我们注意。”

一次,一名工友问他: “轴向游隙表测量标准为什么是轴向游隙不超过0.75毫米?前指针为什么要卡在轮毂位置?”对于规章规定的硬性内容,殷玉柱一时也没能详细解答。下班后,他专门上网在专业网站查找论文,并用了近一周时间持续在实作中验证这种轴承检测方法,最终为工友解答了疑惑。

在殷玉柱的带领下,同班组的青工成绩突出。如今,大家比着学习、争着进步,作为班组里的 “老青工”,31岁的张勇感到 “压力山大”: “柱子在班组中掀起了学习风,我们谁都不能落后。”

作为一名 “85后”,殷玉柱没有大多数年轻人的 “潇洒”。他一年四季最常穿的就是工装,不抽烟、不喝酒,每个月的花销不到500元。虽然对自己要求有些苛刻,但殷玉柱却把帮助别人作为一件乐事: “自己党龄短,更需要处处做出表率,帮助别人,心里踏实。”

殷玉柱不仅帮助工友,还积极献爱心。今年,看到电视里报道了云南鲁甸地震的消息,殷玉柱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了200元,通过 “草原铁路官方微信”获知了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的捐款渠道,把钱捐给了灾区。

不善言辞的殷玉柱,内心却丰富多彩。他除了爱看书,还喜欢一个人“宅”在宿舍里静静地听音乐。他说,每次听到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都会让在东北出生的他,把感情深深地融进草原、融进铁路。还有更美的事呢:去年段里给殷玉柱分配了住房,最近家里还给他介绍了女朋友。

殷玉柱常美滋滋地想: “家就安在边疆草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