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询问工作情况;每次外出学习前,他都会给各个班长制订这期间的工作计划;自己的孩子出生时,他回去待了5天,就急着赶回来上班了。
在他们工区,早晨点名的工作每天都要花费近40分钟时间。 “工作标准和注意事项都印我脑子里了,可是仝工长一定要求我们天天重复背诵。”职工闻军说。 “大家都是工区的老员工,业务很精练,我担心这会导致大家心理懈怠,所以每次点名,我都要给大家拧拧这个 ‘螺丝’。我们的工作特殊,容不得一点马虎,再手到擒来的活,也必须认真对待。”仝磊解释道。
工区院内,四处打扫得干干净净;员工宿舍里,床铺整理得整整齐齐。仝磊告诉我们,工区环境卫生的标准虽然不比军队的要求高,但是也算得上是半军事化管理了。 “卫生反映的是我们岗位的精神面貌,环境整洁了,累了一天回到工区里,感觉就像到家了一样,心里舒坦。”
谈到工区管辖的设备,仝磊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他所在工区管辖的京九线正线长38公里,仝磊每天都要徒步在铺着枕木与碎石的路上前行20公里以上。大到一条曲线,小到一个扣件,他都了如指掌。每项施工任务,他都提前与施工人员一起制订方案,确保施工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在设备养护作业过程中,他每月徒步检查设备不少于6遍,还积极进行技术攻关,解决线路设备养护作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003年,工区新铺设了3组SC325可动心轨道岔,不到一年,就出现了弹性轨撑爬行脱落现象。仝磊立即组织工区的技术骨干进行专项研究,通过两昼夜的测量绘图,研究制作出了道岔弹性轨撑防爬脱落装置,有效防止了该问题的发生。
仝磊的敬业令他很快成为了工务段青年职工中的佼佼者,他所获得的荣誉也让许多年轻人倾慕,然而这一切,始终离不开家人对他的支持。谈起对家人的亏欠,仝磊语气沉重。
汛期防洪,始终是京九线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9月中旬,连续多日降雨,又赶上集中修,虽然离家很近,但是仝磊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父母和孩子只能依靠妻子照顾。仝磊平时工作忙,给家里打电话多、回家少,已经十多年没在家里过春节了。 “再难,我们老两口都能坚持,但是最让我难过的,就是孙女跑到我这里,抱怨她的爸爸不能陪她。”同样是军人出身的父亲仝继海说, “咱也当过兵,知道儿子在大家和小家之间,选择了大家是正确的,所以尽管我们心里难受,也从没有埋怨过他。”
开公司的战友曾找到过仝磊,想让他去北京的公司上班,待遇优厚,但是仝磊拒绝了。他说: “我深深热爱着铁路的这份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干就要干好。最重要的是,家里老人们的身体都不是太好,我的单位离家近,可以守着他们。”
<b>编辑感言
</b>
出生于军人家庭、自己又曾经当过军人的仝磊身上保留了许多部队中的习惯。做事有板有眼、一丝不苟,让同事们戏称他为“憨工长”。然而,无论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工作,他实际上都心思细腻,考虑问题全面。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把每天早晨不起眼的点名时间,变成了全员温习工作标准的课堂;把深山中的工区院落,变成了职工们辛勤工作后能够惬意休息的“家”。也正因为如此,在面对战友的邀请时,他首先考虑到的不是更好的待遇,而是一直默默在他身后支持他的家人。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仝磊以自己的言行证明,他不仅是一个光荣的老兵,也是一个优秀的铁路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