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见证下,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网易10月18日报道)。
从这次两国高层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中可以看到,中国与俄罗斯这次在高铁项目上的合作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单从项目的规模上看,本次中俄有望进行合作的项目中,正处于规划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全长770公里,途经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州等7个联邦主体,设计最高行驶速度达400公里/小时。项目在2018年建成后,从莫斯科到喀山的时间将由现在的11.5个小时缩短至3.5个小时。根据俄政府规划,未来还将修建从喀山至叶卡捷琳堡段的高铁线路,拟将莫斯科与“乌拉尔之都”叶卡捷琳堡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由莫斯科覆盖俄中部地区、乌拉尔及伏尔加河地区的8小时经济圈(国际在线)。从俄政府的高铁项目规划中,突出了俄政府对于本国高速铁路运输的迫切需求,寄希望于通过高速铁路交通线的建设来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从而带动铁路周边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除此之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上来讲,一个国家在某一个行业在国际上具有制定标准的能力,那么就说明在这一个行业内这个国家就具有领先世界的水平,所以站在中国政府的角度上来分析,对于这次的中俄高铁的合作,不仅是中央政府一步一步把中国先进制造技术推向国际市场的一次成功尝试,更是让中国制造和中国标准国际化的一次有力尝试。在此之前,中俄铁路一直存在轨距不同的难题,从哈尔滨开往俄罗斯的国际列车,在中国境内行驶时采用准轨转向架,在俄罗斯境内则需更换成1520毫米阔轨转向架后继续行驶。而每次更换轮对整个过程大概需要3小时左右。而当中俄高铁线路修建成功后,就可以实现国内的高速列车无更换轮对即可开向俄罗斯境内,实现中国高速列车的无缝化国际运输。
中俄间高铁项目备忘录的签订让中俄关系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和俄罗斯不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互利共赢的伙伴。通过高铁产业的带动,能够将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惠及双方人民的实际合作成果,同时也促进了两国之间在轨道交通运输标准方面的统一,全面提升了欧亚大陆之间的运输效率,也让中国制造的标准在国际市场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梁文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