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李克强访俄期间说,希望能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铁一旦兴建完成后,全长逾7000公里,连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三国。(联合早报网10月14日讯)

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一个以“钢铁之躯”建立“新丝绸之路”的美好蓝图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2014年在李克强总理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并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这是中俄务实合作中新的里程碑。

表面上,这只是中俄两国共同修建一条属于两个国家的铁路线路,但在这条线路的背后,蕴藏的是如同“俄罗斯套娃”一般,一环套一环的全方位合作。俄罗斯地广人稀并且拥有庞大的天然气及矿产资源,中国则有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一些俄罗斯尚未取得技术突破的科技项目,高铁就是其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产物。据媒体报道,在俄罗斯唯一的一条高铁线路上,已经有来自中国北车的高铁车体等核心部件和来自中国华为的信号系统。也就是说俄罗斯高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了中国高铁的影响,这也为中国高铁全面进入俄罗斯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以高铁为媒介,在两国的“心脏部位”连接了一根“大动脉”,用高速的运力将资源输送于两国之间,让两国的“互补合作”更加顺畅。同时,中俄之间的合作也并不会局限于一种单向的互补关系,两国不仅能搞好能源资源、工业等传统领域合作,未来也可能在高科技产品、清洁能源、制造业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实现互惠双赢。

在这个高速的时代,中俄合作也会走上高速的平台,高铁已经为中俄的互利共赢带来了第一层惊喜,在未来更深层次的合作会为两国都来带更多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套娃”的下一层会是什么。(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