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文姜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是一个有着23万人口的江南小镇,在这里,有一座杭深线上的现代化客专站——苍南站。9月17日,记者来到这个小站采访。
苍南站隶属于宁波车务段,2009年9月28日投入使用,是上海铁路局的 “南大门”、与南昌铁路局的交界口。每天,47对动车组穿过 “南大门”进出上海局管内。这些列车北至北京南站,南至深圳北站,东至上海虹桥站,其中还有6趟始发列车。
虽然只有2个站台面、2条正线,但今年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苍南站单日旅客发送量突破了1万人。在这优异成绩的背后,苍南站一直肩负着特殊的安全使命——抗击台风。
由于地势原因,苍南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台风口”。每年,车站平均要受到3次台风侵袭。即使是登陆广东、福建两省的台风,有时也会影响苍南站的旅客乘降。因此,车站48名干部职工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证旅客运输安全。
“我们把抗击台风作为常态工作来抓,适时开展演练。”车站站长徐峰说, “我们把重点放在预案设计、快速反应、技能培训和路地协作等方面,较好地应对了近几年的台风侵袭。”
去年10月6日至7日,强台风“菲特”突袭温岭,导致多趟列车在苍南站避险,1000多名旅客滞留车站。
“平时退的车票只有半个纸杯高,可 ‘菲特’侵袭期间,退票足足摞了5个纸杯高。”客运员吴新新回忆。
苍南站全体干部职工行动起来:很多休班的本地职工锳着齐腰深的积水到车站加班,异地职工腾出自己的宿舍供重点旅客休息,车站干部耐心为旅客解释,甚至脱下自己的雨衣送给站台上的旅客。
家在受灾最严重地区余姚的徐峰1个多月吃住在站里,疏导完旅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不知道家里现在怎么样了”。
“强台风不仅考验着我们的运输组织能力,更是对路地合作的考验。”徐峰说。抗击 “菲特”的过程中,苍南县政府派出45辆大巴车,并抽调35名工作人员和20名公安特警第一时间疏导旅客,融洽顺畅的路地关系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6月,苍南站被评为上海局先进基层党组织。面对每年都会遇到的台风和日益增长的客流,该站干部职工有个共同的愿望:扩建车站站房,增加车站人员。
采访感言
边远站区的共同特征到底是什么?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发达?远离城区人迹罕至?对于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局的重要门户站来说,这些显然不是它们给我的直观印象。
位置边远,工作却不边缘;级别不高,地位却一样主流。夹河寨、王楼、苍南三站作为上海局北、西、南方向的重要门户站,虽然在地理位置上被冠以边远站区,但在旅客运输中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车站的站区环境、职工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并不比高级别的车站逊色,这既来自于上级单位的政策支持,又源于车站日常管理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最关键的是,职工们工作起来有一种成就感。
以苍南站为例,它坐落在一个仅有20多万人口的小镇内,一经建成便拉动了当地旅游业和商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工友们都津津乐道于自己是铁路职工,当小镇百姓都以家中有铁路职工为荣,站区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也越来越强烈。在这种主人翁意识的驱动下,大家在岗位上奉献的动力也越来越足。这是我此次采访最深的感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