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务段、阿拉山口站、哈密供电段等单位在车间、班组层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起职工共鸣,达成安全文化建设共识。

在采访哈密工务段举办的 “哈工段故事会”时,记者听到来自一线车间、班组的16名选手,分别将爱岗敬业的工长、遵章守纪的道口工、关心关爱青年职工的老师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老党员等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及共同建设家园的难忘经历融入故事之中。通过对身边人和事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哈密工务段各族职工自己的故事,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感受。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一幕幕感人的小场景,展现出哈密工务段各族职工尽责、务实、积极、奋进的阳光形象。

制订建设规划,构建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乌鲁木齐局通过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和长效机制的形成,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起安全理念,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从而大幅度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水平。

铁路局、站段、车间建立起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执行机构,制订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培养安全文化建设队伍。他们采取跟踪推进措施,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进行考核评比,建立起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

乌鲁木齐车务段、喀什工务段将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图示化。他们在办公区域突出管理规范化,制作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主要工作流程挂图,统一悬挂在办公区域,使每名管理人员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工作重点。 </p>

从2011年起,哈密车务段党委开展 “结对子、签协议”活动,让家属“包保”职工,尤其是让退休的父辈对在职的一线青年职工进行传帮带,给青工树立榜样,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他们年初签订包保书,年底对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问题的职工和亲属进行奖励。这项活动到现在已开展4年了,兑现安全承诺人数逐年上升。

以规章为准绳,健全有效的考核机制。乌鲁木齐局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路局、路局党委年度整体工作安排部署,与安全风险管理、标准化建设和 “三线”建设等工作深度融合,落实项目负责制,并适时召开安全文化现场会,以点带面抓好系统推进。

各单位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将干部履职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标准,确定职能科室及各车间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检查、发现问题的量化指标,完成对现场设备、作业的管理和检查,每月下发通报。

乌鲁木齐、奎屯工务段以季度为周期,对科室施工安全、信息分析、路外安全、劳动安全和规章制度等工作进行定期安全评估,对车间、班组安全管理、设备质量、人员素质、重点工作完成等内容实行安全平推检查。

他们建立一整套职工认可的、自觉遵循的安全文化规范,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 “共同体”;深入开展 “学标、对标、贯标”活动,让职工正确理解和准确掌握作业标准,认清自己在作业中该怎么干,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作为一名爱岗敬业的铁路职工,对自己所在企业的发展总会有很多的想法和意见建议。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为了使考核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库尔勒机务段搭建了 “爱生活·爱库机”微信群平台,开设了关于安全风险管理的 《微讨论》 《一线传真》 《典型风采》 《员工心声》 《政策解读》等栏目,给职工提供与领导沟通、交流和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

喀什车务段、乌鲁木齐电务段通过征集安全格言警句,开展安全寄语、亲人叮咛、温情嘱托等活动,用亲情文化感染人、激励人,促进人与人、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激发了职工立足岗位确保安全的内在动力。

<b>树立标准至上理念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b>9月19日,兰新铁路火焰山站站区上空晴空万里。放眼望去,著名的火焰山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仿佛烈焰熊熊,火舌撩天。

然而,在当晚乌鲁木齐工务段火焰山巡养工区召开的班后总结会上,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家的 “较真劲儿”让人感觉 “冷若冰霜”。

工长徐胜国严肃地说: “今天青工在区间整理道床作业,11019次列车开过来,青工小樊下道避让时,没有按规定面迎列车驶来方向站立。今天会上提出口头批评。下次再出现此类现象,将对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

接着,徐胜国又说: “小樊是我‘一帮一’带的徒弟,他出现问题,我有责任。如果考核他,也要对我本人进行考核。”

在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和 “标准至上、制度至上”意识教育活动中,火焰山巡养工区这种 “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的做法,是乌鲁木齐局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缩影。

抓实违章作业案例警示,在促进干部落责、职工落标上下功夫。各单位发挥以 “温情提示、案例警示、代价揭示、考核公示、自控明示”为主要内容的安全 “五示”工作法的作用,通过推行劳动安全自控表制度、标明危险源和关键卡控环节、利用班前进行提问,督促职工牢记当日工作中的卡控关键,发挥自控明示作用。

奎屯车务段、乌鲁木齐西站、哈密机务段在一线职工中开展征集家人安全温情提示语活动,把安全教育延伸到职工家庭,使岗位、家庭、单位有机结合。同时,他们在一线车间班组公开栏中设置违章代价揭示栏,公开揭示违章作业带来的生命和经济代价,让职工对 “安全就是效益”有更清晰的认识。

今年10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将投入运营。届时,乌鲁木齐工务段、哈密工务段、乌鲁木齐电务段将同时管理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面对维修体制转型发展的全新挑战,各单位迅速理清安全工作思路,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他们完善安全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形成了 “管理有职责、工作有标准、落实有流程”的安全职责体系。

乌鲁木齐局在环境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促进职工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认为,和谐的安全环境是确保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该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使职工自觉规范行为,由 “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由不敢出、不能出事故转变为不愿出、不会出事故,形成人人作业安全、人人维护安全的工作环境。

今年,乌鲁木齐局党委做出以“一栏 (宣传栏)、一墙 (文化墙)、一走廊 (文化走廊)、一揭挂 (格言警句)、一照片 (班组合影或个人全家福)、一提示 (家属亲情提示)”为重点的站区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并纳入路局 “三线”建设整体规划,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各单位从机关、车间、站区3个层面,以会议室、企业荣誉室、学习教育教室、党员活动室为主要阵地,以建设安全文化长廊、先进典型长廊为主要特点,着力打造以 “四室、两长廊”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

该局相关部门指导各单位以安全宣传专栏、检修工艺流程、检修作业标准、安全揭挂、安全寄语、亲情提示为主要内容,加强作业区安全文化建设;从人文、生产、生活环境入手,改善教育设施,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宣传手段,加强载体建设,开展文化活动,营造铁路运输企业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b> 完善基础制度工程 打造安全文化品牌

</b>一个先进典型、优质品牌贡献给这个社会的,除了作为典型和品牌所承担的特定义务外,还在于某种程度上给社会、给人们带来的诸多启迪。

乌鲁木齐南至北京西的T69/70次列车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双重贡献的安全文化品牌。从最初被评为原西北铁路工程局的先进集体,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路 “红旗列车”,作为一个品牌,它已经生存了45年。

在乌鲁木齐局,像T69/70次列车这样的安全文化品牌还有很多。

多年来,乌鲁木齐局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本局特色的、干部职工充分认可的、有广泛影响力的安全文化品牌,促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认真研究规划,抓安全文化品牌创建。乌鲁木齐局在认真总结梳理和集中反复研讨的基础上,把抓实 “身边的安全风险教育”、叫响 “乌铁梦”典型选树宣传、深化艰苦创业教育和打造戈壁沙漠站区文化品牌确定为路局安全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以强化宣传教育、文化阵地建设、典型选树宣传、媒体报道、成果创新为抓手,扎实做好安全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同时,该局党委宣传部重点指导库尔勒机务段开展 “爱库机·爱生活”活动,指导乌鲁木齐工务段开展 “风向标正能量”活动,指导库尔勒供电段开展“聚”文化活动以及乌拉泊站站区安全文化品牌创建工作。

全局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好车间班组 “每月一星”等评比活动,深入挖掘各阶段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类先进典型,邀请先进典型开展经验交流,介绍工作心得。

奎屯工务段管辖三坪至阿拉山口、精河至霍尔果斯间1134公里的线路设备,承担着奎北铁路462公里的监管任务。该段以具有工务特色的 “尺精毫厘,线优千里”的企业精神,诠释了工务作业内容,形成企业核心理念,表达 “奎工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标准和目标,展现 “奎工人”朴实、坚韧、内敛、追求卓越的性格。他们用企业精神凝聚力量,用 “尺精毫厘”的高标准定位,向 “线优千里”的大目标迈进。

跟踪调研指导,挖掘安全文化品牌的价值。乌鲁木齐局充分发挥局党委宣传部作为安全文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按照路局党委的安排部署,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及时深入站段、车间班组,帮助完成安全文化品牌建设设计规划,提炼、总结、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制订完善工作推进方案,帮助站段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质量,确保路局安全文化落地生根、常抓常新。

库尔勒机务段利用局域网对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进行宣传,编印先进典型系列丛书;利用微信、QQ群等平台,编发 《库机之星风采录》,在全段范围内形成了 “明星效应”。

该段大力提倡 “赏识”理念,积极挖掘职工身上的闪光点,对涌现出的诸如发现客车安全隐患的整备工徐家林,发现机车轮对裂损的检修工刘巧荣、卢亨,防止因线路病害、接触网侵限造成事故的指导司机迟永炜、华正伟和杨建华机班等先进典型,采取到现场、进家庭、发喜报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强化运用推广,展示安全文化品牌风采。乌鲁木齐局通过召开安全文化现场会、组织参观交流学习、开展专题调研、创新政治工作方式等手段,指导各单位抓好安全文化品牌创建和特色做法的学习、推广、运用。

地处中哈边境口岸的霍尔果斯站,开展 “爱生活·爱霍站”主题征文、“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演讲以及 “我行我秀”模拟岗位竞聘等活动,让职工讲述身边的故事,表达内心感悟。

奎屯车务段围绕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开展春运、暑运、冬运等主题实践活动、 “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等活动,发动青年职工拍摄 《铁路人生》 《完美执行》等微视频、宣传片,直观生动地记录一线职工的作业过程,展现了一线铁路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

哈密工务段坚持在全段范围内开展阶段明星评选活动,设立 “安全之星” “责任之星” “实干之星” “共进之星” “攻坚明星”和 “优胜班组”,以汗水换安全、以汗水换质量,靠作风促提升、靠作风促超越。

抓基础、重长远、建机制、创品牌。乌鲁木齐局强调以深化安全风险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为着力点,从安全理念认知教育、标准行为习惯养成、文化熏陶感染和安全文化品牌创建4个方面入手,把握规律、循序渐进,重点突破、滚动提升,统筹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2012年,乌鲁木齐局 《戈壁沙漠的铁路站区文化建设》成果荣获全国优秀企业文化成果奖;该局开展的“传承艰苦创业精神,深化爱路爱局爱岗位主题教育”活动,得到中宣部政研会领导现场调研指导,其经验材料《为丝绸之路核心区聚力提速》在中宣部主办的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上被报道推介。

网络化、全覆盖的安全文化体系,夯实了乌鲁木齐局安全生产的基础,形成了 “人人想安全、人人为安全”的良好局面。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已经悄然转化为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和生产力,文化的力量正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使命催生责任,安全保证发展。乌鲁木齐局全体干部职工正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图为乌鲁木齐局沿线职工在观看安全文化展板。 本报记者张家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