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亚琼
尽管已快出伏,正午的武陵山中,知了们依然激昂高歌。8月13日13时30分,唐力芃的闹钟响了。他从床上起来,顺手拿过衣架上的毛巾,在脸盆里浸湿,使劲揉搓着脸,努力让自己醒个彻底。
唐力芃是荆门桥工段建始综合维修工区管内宜万线1257公里处Ⅰ级防洪看守点防护员。1991年出生的他,毕业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连续3年在这个看守点上值守。
宜万线地处武陵山区,所经区域绝大部分是喀斯特地貌,遍布岩溶、暗河等,可以说是 “筑路禁区”。
荆门桥工段建始综合维修工区承担着宜万线117公里线路的养护维修和安防设施管理任务。该工区管内1257公里处的Ⅰ级防洪看守点位于岩溶发育地段,极易发生路基塌陷,需每隔一小时巡查一次,24小时不间断看守。每年4月至10月,唐力芃都会和另外两名防护员一起来到深山中,3班倒地排查处理线路上出现的各种险情。每年到看守点的第一天,他都会给母亲报平安: “我到1257了,身体挺好的。”
提前半小时准备上岗,是唐力芃长期坚持的习惯。唐力芃他们的住处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坪镇垭口村村委会原来3间平房中的一间。从住处到看守点有10分钟的山路。山路崎岖并没让唐力芃犯难,难的是上下夜班时独自穿行其中的恐惧: “深夜去交接班的路上,总觉得瘆人,有时还会遇到蛇。我是湖南永州人, 《捕蛇者说》里讲永州人以捕蛇为生,我却怕得很。”唐力芃的工具包里常装着蛇药,但还好,蛇药从未派上过用场。
13时50分,唐力芃提着在住处烧好的一瓶开水到达了看守点。那是一间只能容纳两个人的简易工棚。要下班的张师傅把线路情况和当班用具与唐力芃做好交接后,提着空水瓶走出工棚: “我刚巡视完一遍,一切良好。你抓紧把饭吃了。”工棚里的小桌上放着一碗泡好的方便面和一搪瓷杯凉开水。
“一个人当班8个小时,荒山野岭中只能听到动物的叫声和火车的轰鸣声,无聊、寂寞甚至恐惧都会有,但保证线路安全的责任更重要,没想过离开。”唐力芃认为艰苦的岗位说明重要,重要就能体现价值。在值守这个看守点的3年间,他曾两次发现深度和直径均达1米的下陷溶腔,并紧急回填处理,保证了列车安全运行。每次下雨前后,他都会认真检查,向车间报告: “我在1257,线路挺好的。”
在被问到作为大学毕业生来到这样一个 “与世隔绝”的岗位心里有无落差时,唐力芃淡然一笑: “学会坚守,读懂责任,我在1257,挺好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