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的湖南茶陵县,位于 “吴头楚尾”,地处“三路襟喉”,古因陵谷多生茶茗而称“茶乡”,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曾在这里教民耕织。

茶陵也是一个红色摇篮。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65年,毛泽东在重上井冈山时曾下榻茶陵。

大半个世纪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在新的时代闪烁着新的光芒。如今,茶陵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和茶乡。然而,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008年,由原铁道部和湖南省、江西省政府三方共同投资的衡 (阳)茶(陵)吉 (安)铁路工程开工建设。这条铁路正线全长211.456公里,设计运行时速160公里,自京广铁路衡阳枢纽引出,途经湖南境内的衡南、安仁、攸县、茶陵、炎陵等县,往西穿越罗霄山脉,进入江西境内,接入井冈山站,预计今年投入运营。

5月9日,来到风景秀丽的茶陵,走访了南昌铁路局萍乡工务段茶陵工区。在存联村大桥,车间副主任周健一边指挥工作,一边介绍情况:为了确保铁路如期开通,这个工区从去年10月开始就预介入接管了177公里线路桥梁设备,然后对设备进行精调细拨,整治设备病害,确保其达到运行要求。

接管新线遇到的普遍问题是生产生活条件差。职工们租住在沿线农民家中,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每天6时便起床出门,中午没有固定吃饭点,活干到哪儿,就在附近村庄简单买点吃的。19时,他们才收工回到住地,吃饭、洗澡、总结当天工作、整理资料,等这些活儿全部干完,往往已近24时。

他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工区的职工大多是 “90后”年轻人,对线路设备和操作技术不是很了解。段党委先组织他们到茶陵红色革命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接着开展 “我学习、我历练、我成长”的主题活动,还经常送书、送活动器材到工区,让他们从思想上、精神上融入铁路这个大家庭,树立扎根革命老区、岗位成才的信念。

对于年轻人的业务水平,从段、车间到工区则有着一整套提高方法:白天在现场边干边学,晚上则集中培训、总结。不到两个月,这些 “新兵蛋子”都能单独作业了。

刚刚从部队退伍的新职工卢理感慨地说: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能在这红色革命老区工作,我感到很自豪。我要在铁路这个新的大熔炉里,继续保持军人本色,为铁路争光,为革命老区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