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一个人的中年,一座桥的前半生,一条铁路发展的见证。 5月16日,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将接驳到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届时,服役54年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退役,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启用并与京广铁路“联姻”。(5月14日中国新闻网) 54年前,一座横跨黄河的铁路桥建成通车,比起它的前身,可追溯至清末的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南北的钢结构铁路大桥——京汉黄河铁路大桥,它的建成通车意义非凡。54年来,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与京广高铁郑新黄河桥、郑州车站、郑州东站、郑州北站(即“两桥三站”)一起巩固着中原铁路枢纽地位,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引擎。 然而,随着社会出行需求的迅速增长和铁路发展的不断进步,时速、安全性、通过能力,逐渐成为这座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黄河大桥的缺憾。众所周知,黄河中下游河水夹沙量高,河床表面形成冲积层,河床变化无常,加之受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时施工技术、设备等条件影响,整治养护工作存在越来越大的困难。为减少河水对桥基的冲刷,确保通过列车和旅客安全,铁路部门已经连续23年在汛期进行抛石护桥。然而,经历六次铁路大提速和重载、大密度列车运行,桥体早已负荷过重。这次,服役54年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将正式退役,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将“接力”,并与京广铁路“联姻”。这是两座桥的接驳,更是历史与现在和未来的交接,这个接力棒,交出的是一座大桥和养护、巡守、陪伴在这座大桥上的铁路人半个多世纪的付出,接下的是一份更安全、更快速、更舒适、更便捷的出行体验和守护国家铁路大动脉,延续历史光荣与梦想的沉甸甸的责任感。54年,可以让一个新生变成暮年,能够让一个国家旧貌换新颜。我们关注这个不是跨世纪却牵动人心的时刻和事件,不仅仅是因为这座桥下流淌着千年不息的母亲河,不仅仅是因为为了两座桥的顺利接驳不计其数的铁路人在日夜奋战,不仅仅是因为此后通行速度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从更长远的视角看,两座桥的交接,预示着我们对铁路所寄予的更快更好更安全的期望在被重视和不断完善;预示着国家和铁路部门在应对公众越来越迫切的出行需求和面对资源与运能运力现状之间的矛盾时,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预示着未来我们将有更好的出行体验和更加宽广的交通通行发展空间。就像若干年前,难以想象,我们可以体验京广高铁的速度与便捷;无法形象,铁路正日益成为拉近城市距离、融合区域经济文化、创造地区发展新引擎的重要力量。老桥退役,新桥接力,在这条中国铁路大动脉上上演的,是一部关于历史传承与责任传递的巨著,它终将被记录在发展的里程中。虽然我们不知道在它的背后曾经以及未来有多少铁路人在付出艰辛与责任,但我们知道,它是一个坚守与希望的故事,厚重且永不落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